文本描述
养老地产规划项目专题研究报告
目 录
前言
一、国外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二、国内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三、养老地产经营模式分析
四、养老地产规划项目设计要求
前 言
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72个
2010年全球老年人口已达到6.23亿
全球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2%。
世界百岁老人约15.2万
备注:
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标准是:0-14岁的少年在总人口中少于3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于7%或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中位年龄人口大于30岁
全球人口老年化问题
未来十年内,城镇仍然是两头小中间大的良好人口结构
往后,人口结构中的 40 岁以上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高龄化趋势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
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城乡老龄人口差异被填平,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降低。人口流动已经填补了城乡在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乡村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8.1%,已经高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五大特点
二、国外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建立在“先富后老”基础上的养老模式
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关注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出发
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住宅研究背景
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住宅研究背景
国外养老地产——德国
与家人同住的老人仅占老年家庭总数的1/4
截止到2002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已占德国总人口的24%
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以平均年龄为82岁的老年女性为主
20世纪90年代德国倡导“照料护理式住宅”,并迅速发展为德国老年住房的主要模式
国外养老地产——德国
“照料护理式住宅” 不来梅老年住宅
护理理念
环境理念
建筑理念
国外养老地产——德国
与家人同住的老人仅占老年家庭总数的1/4
截止到2002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已占德国总人口的24%
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以平均年龄为82岁的老年女性为主
20世纪90年代德国倡导“照料护理式住宅”,并迅速发展为德国老年住房的主要模式
国外养老地产——美国
60年代末美国进入老龄社会,截止到2002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已占美国总人口的16%。
经济实力强,70年代中开始社会养老设施的兴建和老年社区的开发。
据统计,家人同居的老人很少,75%的老人拥有自己的住宅,因此只是到年龄高到生活无法自理时才进入社会养老设施
独立式住宅
老年公寓(集合住宅)
养老院
护理院
老年养生社区(综合老年人住宅小区)
美国老年住房五种模式
国外养老地产——美国
老年人的“梦之城”
独立式公寓
各种配套设施完备
功能完善的医疗设施
美国太阳城
国外养老地产——日本
截止到2002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已占日本总人口的24%,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90%以上的老年住户现有居住的住宅标准高于政府规定的日本最低居住水平,95.5%的老人在家中养老,4.2%的老人住在疗养院和老人中心等老人福利设施中。
日本虽有与子女同住的习惯,但近些年在逐步降低
日本老年住房三种模式
在宅养老
机构养老
“两代居”
国外养老地产——日本
日本老年住房“两代居”模式
国外养老地产——日本
同居寄宿型
同居分住型
邻居和住型
完全邻居型
日本老年住房“两代居”模式
国外养老地产——日本
通过道具使参观者模拟到老年的生理状态,体验积水在住宅的各个功能空间中针对老年人设计的设计细节
结论
把老年居住建筑的规划纳入居住区的规划当中,是老年住宅的发展趋势。
日本、新加坡的老年建筑模式对中国的老年住宅规划设计更具有借鉴意义。
老年住宅设计不仅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同样关注老年人的心理感受。
老年住宅设计应注重周围配套设施以及护理体系的完善
在财富积累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情况下,以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为主的方式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
企业需从建造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层面上重视社区中的老年问题,并从专业上解决老年住宅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