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HRM > 薪酬福利 > 员工激励 > 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绿色空间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96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9/12(发布于江苏)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1商道融绿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
激励机制研究
编写单位支持单位
2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报告要点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统计,中国绿色
债券在2016年迅速增长,符合国内和国
际绿色定义的绿色债券从几乎为零增长
到2,380亿元 (约合362亿美元),占全球
发行规模的39%。我国发行的绿色债券
以金融债为主,发行主体集中在上海、
北京、福州等城市,而非金融债融资所
投入项目分布在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10
余个项目

政府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在中国绿色
债券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地方,不少省市政府已运用政策信
号、便利措施、财政激励和认可表彰等
激励机制,鼓励地方绿色金融的发展

本报告讨论了依托中央各部委的文件精
神,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工具,并
提供了一些成功、可推广的案例,以及
国际上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债券
建设提供参考

本报告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1. 绿色债券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中的作
用3
2. 中国绿债市场发展: 全国4
3. 中国绿债市场发展: 地方5
4. 地方政府促进绿色债券发展7
5. 发展地方绿色债券市场所面临的挑战9
6. 地方政府鼓励绿债的政策工具分析10
6.1 释放政策信号11
6.2 提供便利措施,搭建地方平台12
6.3 实施财政激励 12
6.4 予以认可表彰15
7. 结论与建议16
附录
目录
我们向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为本报
告所提供的资助与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郭沛源, 商道融绿董事长
刘安琪, 商道融绿分析师
吴艳静, 商道融绿项目经理
Sean Kidney,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
戴伟惠,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研究员
张睿, 商道融绿董事总经理
刘玉俊,商道融绿项目经理
安国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
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series of reports
3商道融绿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中国正在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
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释放了巨大
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在过去的三十年
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全球
性的成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引
擎,并通过经济和社会政策,成功帮助
超过10亿人口脱离贫困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是以巨大
的环境成本作为代价的。这些环境成本
正在由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承担,并会对
未来我们后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负
面影响。中国的主要城市都在经历严重
的空气污染和清洁用水问题。中国正逐
渐意识到确保绿色发展和绿色基础设施
建设的重要性1

不断扩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色
建设
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在未
来十五年里预计将达到90万亿美元 (约
人民币624万亿元) ——超过了目前的基
础设施投资总额2。 为促进经济向低碳转
型,预计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全球需要
额外的投资每年6-7万亿美元 (约人民币
42-49万亿元)3

在中国,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10亿人
生活在城市中 4。面临确保城市化质量的
急切需要,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绿色
低碳”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2020年) 》的基本原则之一 5

1. 绿色债券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城市产生了中国与能源相关碳排放的
70%,城市低碳化是实现中国气候目标
的关键所在 6

中国仅在2014-2020年期间就需要 42万
亿元 (约6.74万亿美元) 进行基础设施的
投资 7。 中国人民银行预计中国每年将
需要2-4万亿元 (约3,200-6,400亿美元)
来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8

绿色债券在调动资本过程中起到
重要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的传统资金来源 (政府和商
业银行) 并不能满足资金需求,机构投资
者愈发被需要来弥补这一资金空缺。中
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公共资金无法满足
中国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的需求——公
共资金只能满足15%的资金需求

绿色债券正成为调动全球债券市场满足
绿色投资需求的有力工具。作为中国绿
色金融体系发展最迅速的组分,绿色债
券已经成为一个将私人资金和债券市场
资本导向绿色项目的有利工具。设计良
好的绿色债券也能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
多样化和流动性。目前绿色债券只占全
球债券市场的不到0.2%,在中国的比例
为2%,仍具有迅速扩大的潜力

中国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政策需
要落实到地方政府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9 要求发展绿色金
融体系和绿色债券市场。人民银行、发
改委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发布的绿色债
券指引,以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的指导意见》10 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议
程快速、实质性的推进。政策需要被落
实到地方政府层面,促进绿色基础设施
建设

4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2. 中国绿债市场发展:全国
无论按照什么统计口径,2016年都是中
国绿色债券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根据中
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频道绿色债券数
据库,2016年中国大陆实际发行贴标绿
色债券1985.3亿元 (包括熊猫债,不包括
境内主体在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不包
括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共计52只11

根据Wind公开数据整理统计,2016年中
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达2,052.31亿元 12, 包括了33个发行主体
发行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
票据、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各
类债券53只 (参见附录1中国债券市场的
债券类型及监管体制) 13 14。根据气候债
券倡议组织统计,中国绿色债券在2016
年迅速增长,符合国内和国际绿色定义
的绿色债券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380亿
元 (约合362亿美元),占全球发行规模
的39% 15

从债券品种来看,2016年我国发行贴标
绿色债券的主要组分是金融债,占总额
的79.58%。金融债的平均单只规模大于
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16。与之
相应,从上市场所来看,银行间市场因
包含全部金融债和部分企业债、债务融
资工具而占到全部发行总额的84.57%

从募集资金用途看,根据《绿色债券
支持项目目录》17 中的六个领域进行划
分,在中国所有的绿色债券中,清洁能
源是发行绿色债券最多的领域。其次是
清洁交通和能源节约,生态保护和气候
变化适应是发行量最少的领域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展潜力很大。目前,
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债券市场所占比约为
2%,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0.2%。但是
为达到应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国家目
标,绿色投资的总额在未来需要达到中
国投资总额的20% 18

债券种类
金融债
公司债
企业债
债务融资工具
发行规模
1,580 亿元
182.4 亿元
140.9 亿元
82 亿元
债券数量
22
148
平均单只规模
71.82 亿元
13.03 亿元
17.61 亿元
10.25 亿元
图表 2: 2016年绿色债券分种类统计
图表 1: 2016年中国带动全球绿色债券发行
图表 3: 2016年绿色债券所募集资金用途
00
4002,760
3002,070
6004,140
8005,520
7004,830
9006,210
2001,380
100690
5003,450
亿





亿

20152016201220142013
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报告2016》
来源: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报告2016》
节能
18%
污染防治
17%
资源节约与循环
利用17%
清洁交通
18%
清洁能源
21%
未说明 1%
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
适应 8%
5商道融绿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绿色债券的发行
按地区对2016年发行的绿色债券进行分
析,可以看到,除了东北地区 (辽宁省、
吉林省、黑龙江省) 以外,华北、华东、
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地区都已经发
行了绿色债券。其中,华东、华北两大
区域占大多数

从城市来看,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的总
部集中在14个城市。上海、福建和北京
按发行额计算占据前三位。上海发行的
6只绿色债券均为金融债,为浦发银行3
只共500亿元、交通银行2只300亿元,
和新开发银行1只30亿元。福建的3只
共500亿元均由兴业银行发行。北京共
415.3亿元,发行总量第三

发行总量排名第四位的江西省所发行的
是江西银行的4只金融债共80亿元,排
名第五的山东省是青岛银行的4只金融债
共80亿元。从总量上和上海、福建、北
京有较大差距

若从数量上进行比较,北京发行的绿色
债券数量最多,达23只,远超其他城
市。并且,北京发行的绿色债券涵盖类
别多样,覆盖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
及债务融资工具等不同类别 (北京绿色
债券发行详见附录2)

3. 中国绿债市场发展:地方
图表 4: 2016年绿色债券发债主体所在城市的发债规模
上海
42%
福州
21%
北京
21%
杭州 1%
汕头 1%
乌鲁木齐 1%
武汉 1%
青岛 4%
南昌 4%
嘉兴 <1%
南京 <1%
南通 <1%
昆明 <1%
深圳<1%
数据来源: 商道融绿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