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营销 > 市场开发 > 市场调查 > 狂欢之后_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

狂欢之后_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

资料大小:784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8/9(发布于辽宁)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狂欢之后:
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
2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
觉得自己“浪费钱”或招来其他批评

购物行为与社会环境及媒体信息的影响高度相
关。Instagram、Pinterest、Facebook 或微信
等社交媒体强力助长购物狂热,年轻一代的东亚网
民尤其如此,比欧洲民众更容易沉迷网购。浏览时
尚博客、关注朋友和网红带来更多的消费行为后,
人们时常感觉疲惫且无聊──如同派对狂饮隔天的
头痛宿醉

关于调查
这份民调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委托独立调查机
构Nuggets、TNS、SWG完成,调查中国大陆、
香港、台湾、意大利与德国居民时尚消费习惯,
包括购物频率、渠道、原因及情绪状态等。调查
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间进行,抽样每地各
千人以上,年龄范围在20至45岁之间。在德国部
分,调查范围仅限女性;而中国大陆部分,调查范
围仅限一、二线14个省会城巿居民

摘要
衣物的过度消费逐渐成为国际普遍现象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针对亚洲、欧洲人的购
物行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无论在欧洲的德国、
意大利,或是东亚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民众
皆持续地过度购买衣服、鞋子、跨包、饰品,在服
装市场,过度消费已是国际普遍存在的现象。最严
重的情况发生在中国大陆与香港,然而在德国与意
大利也有超过五成群众的购衣数量远远超过自己所
需。人们购买不再是基于“需要”,而是为了填补
空虚,更常见的是在社交媒体广告和网购便利的影
响下冲动购物,尤其在年轻人中更加普遍。事实
上,从调查结果可见,消费并不能使人感到快乐,
购物带来的一时兴奋仅是漫长空虚前的短暂狂欢

如今,服装的过度消费已在我们日常生活文化里盘
根错节,在成熟的欧洲市场和新兴的中国市场皆
然。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引领潮流”,不只有超过
一半受访者的购买衣物数量远高于需求数量,更有
近半数中国群众的消费额度高于自己能负担的金
额。约40%受访者符合“潜在购物狂”定义 (12),
每周购物不只一次。结果显示,高收入的年轻中国
女性在消费诱惑面前最脆弱,网购盛行和社交媒体
的普及令她们更容易“手滑”

这些人并非因为需要添置衣物而购买,而是出于对
刺激、满足感及在人前有自信的渴望。他们也通过
消费寻求解压、打发时间

然而,购买的快乐效果却不如预期。约五成民众表
示他们购物后,快乐会在24小时内归零;三分之
一的大陆、港、台民众甚至感到更加空虚失落。同
样,半数民众会对亲友隐瞒自己的消费,害怕别人
淘宝店铺
“Vivian研报”
收集整理
获取最新报告及后续更新服务请淘宝搜索“Vivian研报”
3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
关于“为时尚去毒”
自2011年起,绿色和平开展“为时尚去毒”项
目,已成功促使79个国际时装与纺织品国际品
牌、供货商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停止在服装生
产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尽管如此,保护地球
及我们的健康需要再进一步的努力。我们必须改变
长年来习以为常的服装消费习惯、戒掉不能持续的
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在购物中心和网上商店以外的
地方,寻求真正的快乐

时尚是有价的──然而如今,这些代价是由我们的
地球,以及以亚洲国家居民为主、数百万名被剥削
的纺织工人所偿付(1)。纺织业依然持续扩张,更是
全球水资源消耗及水污染的一大元凶。为了生产
棉花、腈纶、聚酯纤维及其他各种材料与化纤,纺
织业大量使用水、石油、煤炭、棉与木材等天然资
源。在全球供应链下,制造与运送纺织品消耗大量
化石燃料,加剧气候变化;纺织业废水会污染江河
湖泊,生产过程中,从纺织、染色、涂层到软化纤
维,会使用高达3,500种化学药剂(2),其中不少都
对人体与环境有相当高的危害风险

今日,我们的衣服有60%是人造纤维混纺材质(3),
这带来了微纤维污染问题(4)──过细的合成纤维在
我们每一次洗衣服时随着水流进海洋,危害海洋生
物,最终进入食物链,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大
量被丢弃的衣服,也因为化纤材质不易分解,难以
回归自然循环

目前,纺织业的环境破坏,最主要的因素来自制
造与消费规模的急剧增长。自1980年代以来,
时装行业快速换季,潮流周期愈来愈短。Zara和
H&M等品牌从2000年来爆炸式的扩张,这些企业
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引起服装市场的消费量大幅
增长,2002年,全球服装销售总值约100万亿美
元,2015年已增长到180万亿美元。若情况不变,
将在2025年总值达到210万亿美元(5)。从2000
年到2014年,短短15年间,全球制衣产量已经翻
倍,这代表了极大量的资源消耗。(6)
同时,和15年前相比,平均每人购买的衣物增加了
60%,但淘汰旧衣物的速度也快了一倍(7),衣服的
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种穿腻就丢的心态在许多不
同的国家社会同样出现,和我们过去对待衣服的态
度全然不同。曾经,人们珍惜地使用自己拥有的衣
服,并在受损时修补它们;时至今日,大量购物之
后丢弃却已成了常见行为。(8)
根据在北美地区的统计数据,2014年平均每人购买
了16公斤的新衣,大约是64件T恤和16件牛仔裤(9);
同年,中国的数字是6.5公斤(10)。两个国家都超过了
世界平均的每人5公斤购买量,然而这个数值恐将在
2030年增长到每人11至16公斤。即使人均购买量保
持不变,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增长也意味着衣服消费总
体数量将持续上升。(11)
因此,解决时尚产业的问题,更需质疑的是当前的
过度消费模式。唯有每个人都减少环境足迹、同时
要求企业改变现在的快时尚商业模式,我们才能将
时尚危害控制在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之内

4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过度消费全球蔓延
在所有进行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60%的中国大
陆受访者、三分之二的香港受访者和超过5成的德
国、意大利受访者都承认,他们拥有的东西远远超
出实际需要的。全新、未剪下标签的衣服,挂在超
过半数的中国大陆和香港人衣柜里——而台湾和
德、意也有超过40%的人曾在衣柜里发现吊牌未
拆的新衣。即使如此,热衷购物的消费者依旧持续
买下他们其实不需要的新衣

消费群像:谁是购物狂?
部分消费者有更容易狂热购物的倾向——41%的中
国大陆受访者是潜在购物狂,显示出依赖购物的行
为表现(12)。59%中国大陆消费者表示他们无法阻
止自己冲动购物,即使自知已买得太多。四分之一
的德国受访者、三分之一的意大利受访者、42%
的香港受访者及46%的中国大陆受访者承认他们
买了超出自己经济能力范围的东西

五个国家和地区受访者承认“他们买了超出自己经济能力范围的东西”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