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财税 > 金融投资 > 货币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历史演进与展望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历史演进与展望

国胜焊割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历史 人民币汇率
资料大小:166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6/14(发布于山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国 际 宏 观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国 际 宏 观 专 题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宏 观 研 究 [Table_Title]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 历史演进与展望 [Table_Author]分析师: 王鹏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6030001 联系电话:010-88300851 邮箱:wangpeng@gkzq [Table_Author]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 [Table_Report]相关报告 1、“美联储转向”或已不是那只“黑天鹅” 2、评耶伦“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 3、日元升值压力影响全球货币政策方向 4、绕不开美元的黄金投资 5、大类资产市场走势要看油价 6、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亟待打破 [Table_Date]2017年12月26日 [Table_Summary]主要观点: 三元悖论告诉我们,由于我国既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独 立性也不能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因此,只能放弃固定汇 率制选项,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也就是努力实现人民 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角度 考虑,要想形成开放的资本流动格局,推进人民币国际 化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 水平,实现更大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防止货币危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大致经历:1994年“初步形成统 一外汇市场”的汇改、2005年“参考一篮子货币”的 汇改、2010年“缓解输入性通胀”的汇改、2015年“配 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汇改以及2016-2017年人民币汇 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后汇改”时期。在“后汇改”时期, 监管当局通过推出“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因素、“逆周 期因子”等,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 了人民币汇率日间波幅扩大和趋势双向波动的目标, 切实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展望2018年,从外部来看,即便美元指数在2018年 出现阶段性反弹,受其国内政治因素以及欧、日央行政 策收紧的制约,美元维持95-85宽幅区间底部运行的 态势或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了一个良好外部环 境。从内部来看,由于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已被打破、 外汇市场供需情况改善、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以及人民 币计价资产风险已释放,人民币汇率在实现双向波动 基础上,继续保持小幅升值的态势
风险提示:外部需关注美元超预期上行造成人民币汇 率波动加大,内部需防止人民币单边预期反复
6.3 6.4 6.5 6.6 6.7 6.8 6.920-01 -26 20-02 -26 20-03 -26 20-04 -26 20-05 -26 20-06 -26 20-07 -26 20-08 -26 20-09 -26 20-10 -26 20-11 -26 20-12 -26 91.50 92.50 93.50 94.50 95.50 20-02 -03 20-03 -03 20-04 -03 20-05 -03 20-06 -03 20-07 -03 20-08 -03 20-09 -03 20-10 -03 20-11 -03 20-12 -03 国际宏观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of 21 目录 一、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定要市场化?3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演变.......5 1、1994年1月:“初步形成统一外汇市场”的汇改.5 2、2005年7月:“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改.6 3、2010年6月:“缓解输入性通胀”的汇改.6 4、2015年8月:“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汇改.......11 三、后汇改时代:人民币市场化形成机制的修补...........13 1、2016年人民币定价机制:中间价定价增加“参考一篮子货币因子”...13 2、2017年人民币定价机制:中间价定价推出“逆周期因子”.......14 四、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展望.......17 1、2018年人民币汇率展望...17 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远期展望19 图表目录: 图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分层.....3 图2:2010年通胀压力较大..........7 图3:2010-2014年日本贸易逆差持续扩大...........7 图4:2011-2012年6月一线城市平均价格持续下跌.....9 图5:2013年6月,7天逆回购利率飙升.........10 图6:2013年12月金融账户罕见顺差体现出外资流入特征明显......10 图7:2014年年初,在人民币汇率到达6附近时,我国外汇占款压力巨大11 图8:2010-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因素...11 图9:1994-2015年人民币汇改历程.......12 图10:201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四个阶段......14 图11:2015年8月汇改时银行结售汇逆差急剧扩大...15 图12:2017年2-8月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持续顺差.......18 图13:2017年9-10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呈现顺差.........18 图14:2017年7月份以来隐含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缩小......18 淘宝店铺 “Vivian研报” 首次收集整理 获取最新报告及后续更新服务请在淘宝搜索店铺“Vivian研报” 或直接用手机淘宝扫描下方二维码 国际宏观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of 21 一、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定要市场化? 汇率形成机制(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简称汇率 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按照IMF的评价,汇率制度本 身无所谓好坏之分,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是相对的,究竟选择哪 种汇率制度主要是由各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
IMF把汇率制度分为无法定独立货币、货币局、传统钉住、水平区间钉 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钉住、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和独立 浮动等八种,其中前两种为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第八种独立浮动汇率 制度与其相对立,中间的五种介于两者之间
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2005年汇改后增加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内容,人民 币汇率开始小步渐进升值。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约7年间和2008年全 球金融危机之后2年间曾一度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据此,IMF 先后将我国的汇率制度归为传统的钉住类、水平钉住类和爬行钉住类
2012年、201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由0.5%扩大到1%再到2%,浮动弹 性增强。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对汇率规定 货币平价和波动幅度,可以看出,20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名义上的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实际上是一定程度上的固定汇率制
图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分层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目前这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究竟有何缺陷呢?这些年来,我国“有 人民币零售市 场:挂牌市场 人民币批发市 场:银行间同 业市场 人民币中间价 国际宏观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of 21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在固定汇率制下的不完全独立货币政策和 不完全资本自由流动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属于不同组合的中间汇率制 度。实行中间汇率制度不仅汇率难以稳定,而且货币政策失去了自主性 和灵活性,同时还不断遭受热钱套汇套利袭击,积蓄金融风险。因此, 中国不适宜采用固定汇率制度,也不适宜采用中间汇率制度如“软钉住”、 爬行钉住、可调节的钉住、目标钉住和管理浮动等汇率制度
既然固定汇率制不适合中国,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汇率制度?三元悖论 认为,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以及汇率稳定三者之间只能实 现其二。中国若要成为经济强国,人民币必须成为自由可兑换货币,成 为国际储备货币,这就需要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联成一体, 使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资本自由流动一项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同时, 作为大国,货币主权一项也不能舍弃,否则将失去调控国内经济和处理 危机的手段
基于此,由于我国既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也不能放弃资本自由流动, 因此,只能放弃固定汇率制选项,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也就是努力实 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除了三元悖论外,按照价格均衡理论,只有名义汇率浮动,实际利率才 能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弹性,国际贸易才能按照实际汇率进行
实际汇率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依据实际汇率交易,一国才有可 能实现内外部均衡。按照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如果名义汇率背离实际 汇率被低估,则名义汇率要升值,如果不升值,则要发生通胀以纠正之
固定汇率制常常导致名义汇率长期被低估或高估,只有在浮动汇率制下 汇率富有弹性,两者才能自动相一致,这一点可以我国2010年输入性通 货膨胀来解释。在固定汇率之下,宏观经济的四大政策目标(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前两者与后两者特别是与第三 者物价稳定相互矛盾,不能统一,而只有在浮动汇率制下,四大目标才 能在长期中保持统一。这是因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名义汇率的变动保证 了国际贸易能够以实际汇率为基础进行,从而有可能使物价稳定和国际 收支平衡;在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能够摆脱短期措施(货币政策的相机决策刺激)而依靠长期手段(技术 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
从国际经验对比来看,国内外业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充分说明, 僵化的汇率制度和开放的资本流动相结合是较为危险的政策组合。如20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