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市场概况及营销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稻谷生产国,1998年稻谷总产量为1.93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4.4%。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年消费大米达1.17亿吨,人均98公斤,可以说大米养活了60%以上的中国人口。 目前,我国市场上经营的国产大米大约90%左右来自东北三省,其他是产自江苏、湖南、安徽等地的早、晚籼米。而大米加工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省为江西、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 国内比较有名的东北大米品种包括天津小站稻、东北盘锦大米、黑龙江响水大米和五常大米。每种大米中,各有其知名品牌。国内大米正进入品牌时代,大米市场正向着无公害、营养高、口感好、方便实用方向发展,精制米、小包装米、免淘洗米在市场上十分畅销,相对普通大米有很强的竞争力,市场的潜力很大。 我国稻米80%作口粮消费,全国年均消费大米2.4亿吨,而其中的品牌大米仅占2%。品牌大米是有商标注册的大米,并不一定是名牌大米。品牌大米占据国内中高档市场,而目前国内的中高档米市场被泰国米、东北米、湖南米占领,中高档米的市场零售价格在每公斤6-12元之间。国内高档市场被有机米和日本米占据,有机米的平均价格在每公斤18—36元之间,日本米平均价格在每公斤90元以上。 市场概况失衡的供求关系 现场实录 场景一:小米店 顾客:“买米”老板:“什么米都有”顾客:“好米有吗”老板:“都是好米,要什么提供什么,想要的我就能弄到”——真假难辨,随意售卖,大众消费 场景二:品牌店 顾客:“买米”老板:“需要什么米”顾客:“好米有吗”老板:“各种价位均有,随意挑选”顾客:“好包装的”老板:“要什么样的包装给设计什么样”——普通米还好,包装米质量不知,稍高消费 场景三:办事处 顾客:“想买米”老板:“自用还是其他用”顾客:“团购,活动”老板:“看样册,包装都可以做”顾客:“米是什么米”老板:“都是好米,五常的”——接待团购,但是不具品牌规模,包装即价位 场景四:商超店 顾客:“想买米”老板:“现磨现卖,包装是做好的”顾客:“多少钱”老板:“48,29的卖没了”顾客:“什么米”老板:“万昌”——米是好米,卖点好,销量好,客源好失衡的供求关系: 为什么说失衡?供给失魂、需求落魄! 失魂:通过对长春市大米销售市场的走访和调研发现,所有米类的销售(包括商铺和产品)杂乱无章,其中以差充好、以假冒真现象非常普遍,这可以从现有的销售模式中清晰的看得到。消费者在实体店面购米的渠道无非几个:粮油店、副食店、经销处、水果蔬菜、小区超市、大中型超市、品牌专卖或连锁店、进口食品超市等,那么我们调研过程中在这些场所看到的是什么?不具规模的粮油店等脏乱差,大米与各类其他食品混淆着卖,产品参差不齐,多为便宜的市民食用粮;稍好些的大中型超市在经销普通散米,盒装或袋装一般被某品牌包场,单一化严重;品牌专卖或连锁店在长春市极少,唯一规模化的仅是北显米业,产品高中低档全面;进口食品超市没有或有则及贵。这种情况造就了一种供给失魂的现象,就是大米随处可买,但是没有品牌、没有说明、没有引导!换句话说就是该产品普遍没有营销的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便是消费者几乎对此商品没有品牌意识,或者说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或推广进而产生连锁销售效应,当消费者购买时听到或看到的均是概念化的产品信息,如五常大米、梅河大米、万昌大米等,而且还难辩真伪。 供给失魂失衡的供给关系: 为什么说失衡?供给失魂、需求落魄! 落魄:食为天,大米是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买的必需品,你可以不买菜,但是你不能不买米,失魂的供给看到的便是此点。而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在此类销售模式中几乎也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消费理念仅仅就是便宜、便捷,买得到、吃的饱,还需要什么?大多数人足矣。这就是一种落魄现象,自身的需求很容易被满足,健康营养的理念和意识未被触及到一定程度,“绿色”、“有机”是很模糊的概念,“含硒”、“富硒”几乎是零概念。当然这不是消费者的错,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信息逐渐发达的时代,人们在逐渐渴望获得健康营养的层次,但是错在哪里?归根结底还是米类市场没有给予消费者引导性。在市场行为分析中传统的概念是生产影响市场,现代的概念是市场创造生产,但是长春市的米类市场还停留原地,供应制约着需求,试问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如何买米?这种失衡的供给关系在制约着米类品牌市场的发展,被打破是个过程,但绝对是个趋势。 需求落魄普通实体销售店面:多数市民购买普通大米的场所,最主要的大米流通渠道,辐射周边小区 普通店面 4 。。。。。。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