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营销 > 市场开发 > 市场调查 > 东太房地产板块年度调研报告DOC

东太房地产板块年度调研报告DOC

pingguo***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2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6/1/13(发布于陕西)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东太房地产板块年度调研报告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东太房地产板块年度调研报告
前言
2006年,是东太房地产板块有史以来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这一年里,御风锦江、金码头两个项目均处于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在两个项目的建设中,暴露出工程建设浪费大、成本高、管理不畅、工期拖延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对房地产板块的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一位管理界资深人士说:一个企业只有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行,才可能获得发展。东太企业作为一个从学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小企业,自省及自省后的自我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因此,2007年4月初,董事长安排行政中心对房产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调研,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对象:房产板块所有员工、与房产公司合作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营销策划公司及其它对公司比较了解的非公司人士;
二、调研方式:直接交谈;
三、组织安排:姜明柱、侯丽华负责内部员工调研,夏军、刘吉云负责外部调研;
三、调研原则:
1、对事不对人;
2、让调研对象畅所欲言,不作引导,不加入调研人的主观意识;
3、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调研记录实行保密。
在近十天的调研中,在外部调研方面,共对4位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3位零星工程承包人员、1位监理人员、1位地勘设计人员、1位营销策划公司人员、1位已离开东太企业的工程人员共11人进行了访谈;在内部调研方面,对5位副总以上高管、10位经理及经理以下人员进行了访谈。
在近2万字的访谈记录的基础上,调研小组召开专题会,对这些记录中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最终形成本调研报告。
东太房地产板块存在的失误及原因
一、缺乏运作较大工程的把控能力
金码头、御风锦江都是大工程,项目经理仓促上任,缺乏运作大项目的把控能力。工程应抓哪几个重要环节,具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如何衔接,工程和营销如何衔接,如何摆正甲、乙方关系等等均心中无数,特别不懂得以财务为核心进行项目管理,导致金码头拆迁未果,御风锦江管理混乱。
原因:没有整个项目的大工序概念,不知道项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因此制定不出项目动运作的甘特图,当然就无所谓计划了。
二、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失误
1、现场管理人员不敢承担责任
对与签证、费用有关的工作十分敏感,不敢作主,不敢对乙方作出承诺,不敢作出个人的专业判断,以至很多工作相互推诿,一拖再拖。
原因:现场管理的诸多决策权上移,手中无权,也未受到自行作出决策的鼓励,加上部门工程部人员因工作失责被开除事件,使工程部员工心有余悸,故干脆不作主,不承担责任。
2、现场签证迟缓
已方施工完毕后,要求现场签证,现场管理人员往往一拖再拖。
原因:怕承担责任。
3、现场管理人员常不在工地现场
现场管理人员常常不上工地,或间隔时间很久。不是在总公司办事,就是外面办事。
原因:耽于事务性工作,或处理纠纷和遗留问题,无暇顾及其本职工作——现场管理。
4、分部或配套工程决策非常迟缓、随意性大
以外墙砖为例,决策时间达四月之久,最初为普通砖,后决策改为高档砖,最后董事长一句话,又改为普通砖。其它分部工程,往往是乙方做到一定程度后,甲方提出要求要更改,但迟迟提供不出更改设计,乙方一等再等。
原因:
(1)现场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决策权,需要层层上报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不懂工程,在决策上举棋不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论证;
(2)相关责任人怕承担决策风险,将决策一推推到董事长,董事长决策随意性又大;
(3)一些分部工程需造预算及变更图纸,预算及变更图纸效率低,迟迟拿不出方案。
5、甲方弱势,乙方强势
东太作为甲方,反而在乙方面前十分被动,部分乙方施工人员甚至不理睬我方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不配合工作,态度蛮横。
原因:
(1)工程实行分包,给乙方带来很多麻烦,乙方有怨气;
(2)现场管理人员工作方法不当,能力不足以服人;
(3)现场管理人员怕承担责任,出了问题,为了自己摆脱干系,要么压着乙方,要乙方承担,要么瞒着公司;
(4)现场管理人员常不在现场,甲方不了解工程的很多具体信息,形成信息不对称。若是甲方出现问题,乙方要找甲方;若是乙方出现问题,甲方由于深入现场不够,根本就不知道;
(5)甲方在材料提供、签证及分步工程决策上根不上,乙方也有意见,有理由与甲方叫板。
6、配套工程分包导致管理复杂化,管理成本提高
御风锦江很多幢体实行配套工程全部分包,这些分包的工程队伍在施工中,与施工单位发生很多工程配合上的矛盾,我方现场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矛看。同时,我方自行分包的部分工程,由于不懂,造价远远高于市场价。
原因:
(1)我方以为配套工程分开承包可节省费用,其实不然;
(2)我方为了照顾一些亲戚朋友,故将配套工程分出来承包给他们。
三、工程技术失误
1、工程设计修改的对接的成本高,效率低下
工程设计需与贵阳设计院对接,对接上常常出现误区。一有工程对接,就要跑贵阳,往返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高,效率却不高。
原因:不懂工程的人进行对接,没有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修改的意识。
2、常常勘测不准,影响规划布局。
原因:勘测人员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
3、已购买的工程预结算软件未发挥作用,预结算依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原因:目前公司的工程预结算人员,能熟练使用预结算软件的人员几乎没有。
四、营销失误
1、营销思想对接不合拍
项目管理人员对营销不专业,与策划公司的理解有差距。有些提法有道理,但有些提法似乎是在刻意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在营销思路上,有时姜总插手,说什么就是什么。
原因:我们对营销不专业,但又想主导营销。
2、营销工作的开展缺乏系统性
策划公司反映:御风锦江做起来很累,原因——大方向、大策略未运作好,或是不坚持,没有一个恒定的、一贯的宣传主题。一会是“非金即御”,会是“千万巨资收旧楼”,扰乱了受众的视听。
同时,由于甲方的干涉,我们作了很多短视的,断点的营销决策。例如,某个时段公司资金紧了,就定一个目标出来,说要完成50套销售。为了完成这50套,就确定搞个什么活动,然后评估这个活动能不能实现50套,实现不了,这个活动就不搞。本来应该是系统化、连续性的营销体系,变成了短期性、功利性的销售形为。
原因:
1、我方对营销的理解不专业,同时对营销策划方的专一不信任,不尊重。常常以非专业的思维,左右专业的营销工作,自己打乱了营销阵脚;
2、也由于我们没有营销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对乙方提供的不合理的营销策划,我方不能作出判断。
3、我方对营销理解的短视和功利心理。
2、过于看重广告的作用,其它方面未展开
御风锦江公司第二次开盘,又只有一招,就是上广告。原因在于,从金码头的广告战中尝到了甜头,以为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市场一直在动态的变化着,金码头的成功,是靠广告,但当时很多房开公司还没有大量用户外广告,也没有东太大道这种资源,因此,广告确实是达到了效果。但现在其它房开公司的广告也出来了。就不能惯性思维。
原因:我们对营销的理解还十分粗浅,运作上较为机械,也未能与策划公司作好配合和思路上的碰撞,想出新的招数。
3、工程进度迟缓打乱营销阵脚
其实去年9、10月份,公司资金比较丰厚,这个时候御风锦江是可以做景观的,只要安排得当,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最起码外面的大踏步,就可以做出来。有了局部的景观后,在宣传时进行放大描述,文章就好做了。但由于没有做景观,现在无法销售,给公司资金带来莫大压力。
原因:
(1)项目部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没有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对待。而是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姜总,有官场意识。
(2)轻重缓急意识不强:关键时候该投入的资源要投入,该花的钱要花,不能省,因为这会影响到全盘计划。
4、东太基本上没有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
东太营销部的人员只是办理手续的操作人员,根本不具备营销专业上的素养,高层人员也是不甚专业。因此,可以说,东太根本没有营销上的专业人员,这对一个房地产公司是十分要命的。
原因:
(1)一直以来,营销方面均与策划公司合作,使我们产生了依赖性。没有觉悟到自己也应有相对专业的人员,一是与策划方对接上顺畅,二是很多思路要我们参与思考;
(2)人力资源上一直未引起重视。
5、策划团队心力疲惫:
策划团队配合上由原来的积极渐渐变为消积,工作热情也有所下降。
原因:该支付给策划公司的报酬不支付,或是硬扣一些合同规定的款项。加上营销思路常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互动,以甲方的短视行为为导向,公司步调配合及资源支持上不力,策划团队有点被搞疲了。
五、预结算失误
1、结算过于刻板,牺牲了效率
成本核算部做事非常认真,原则性强。但太保守和刻板。例如:施工单位报上来的结算,有很多项。有的一项上百万,有的几项加起来还不到一万。我们往往在几百元,千把元的项上与乙方争论不休,乙方不依,结果就拖下来。
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结算的效率与成本控制同样重要。
2、结算速度过慢
下面上报的方案,在成本核算部审核,往往要压很久才审出来,影响了效率。
3、核算人员闭门造车,与工程现场情况脱节,桎梏了鲜活的现实管理
核算人员很少上工地,也不主动了解工程现场管理动态,但很多决策又在成本核算部,因此,成本核算部成为工程现场管理的牵制。监督功能是达到的,但也桎梏了现场鲜活的工程管理,使之趋于僵化以至无力和无为。
六、与合作方的配合失误
1、工程实行分包,被肢解后,施工单位怨气大,我方现场人员疲于奔命。
施工单位在我方的要求下,又不得不与配套工程的其它施工方(如水、电、铝合金窗、不锈钢栏杆等)配合,各方矛盾重重,仅御风锦江工程,刘玉成面监的乙方,就是二十多家。
我方现管理人员为处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