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杭州·下沙
保利地块市场评估及产品策划建议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15 上海***房产咨询有限公司 “涉案”问题 第一部分:地块基本属性研究 第二部分:客户市场布局分析 第三部分:客户竞争态势分析 第四部分:本案开发策略导出 第五部分:相关附件参考 第一部分:地块基本属性研究 本项目地块位于杭州东部下沙区域,钱塘江下游,处于杭州湾的南部位置。 项目地块位置 项目地块现状 地块北面和西面与工业厂房隔路相望,东南为临江景观大道
地块平整,无动拆迁任务
地块周边道路系统健全 地块四至情况 地块经济指标 商、住一体;大规模开发 杭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下沙确定为杭州大都市三大副城之一。 区域规划方向 区域规划方向 下沙城市角色及形象转变机遇 2006.6下沙十一五规划获得通过
下沙新城的建设目标: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
下沙新城的品质定位: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
规划到2020年,下沙新城的人口规模达到60万-70万,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中型城市的概念,将由最初单一的工业区发展成为具备工业、居住、科技、教育、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就业与居住平衡的综合新城 。 新城中心区行政办公、市民活动、会展、商务、金融、文化体育、居住等各种功能交合叠加。
沿江生态居住区沿江规划了东北、东部和东南三大生态型居住区,具有15万人左右的居住规模。
北部工业区以松下工业园项目落户为带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公建配套 按照中心区、沿江区、高教区、工业区四大商贸集聚区进行空间布局。
利用沿江、三号大堤、湿地、大量水系等资源,科学规划12公里的沿江大道景观带、1200亩生态湿地公园、高教园区景观带。 区域规划方向 区域规划方向 “一核、一心、一带”为主体的新城格局
“一核”即新城中心区7.8平方公里,将重点打造以九沙大道高层建筑群为主体的地铁物业型城市轴,做好九沙大道和核心区域城市设计;调整优化中心区北侧元成单元功能定位,按照经营城市理念,调整为以居住用地为主的中心功能拓展区;调整优化中心区南侧七格单元规划,使其整体形象与中心区功能、环境相协调。
“一心”是启动区块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实施“退二进三”,逐步推进传统企业搬迁,腾出400亩工业用地用于城市功能配套,延伸4号路商业街至新城中心区景观湖,打造高品位的休闲特色街,建成与中心区连为一体的公建住宅区。
“一带”则是指沿江生态居住带,通过加快沿江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打造高低错落、形态丰富的滨江型生态人文居住景观带。 “一核、一心、一带”到“一心、二副、二街、二配套” “一心、二副、二街、二配套”的总体框架。
一个商业中心:下沙城新区商贸和现代商务中心(CBD)。
两个商业副中心:建成区与大学城商业副中心;东南沿江商业副中心。
两条商业特色街区:文渊路-4号路“L”型都市商业街区;东南部钱江湾休闲商业街区。
两个商贸服务配套网络:大型居住区的社区便利商贸服务设施;地铁站口商贸服务设施预留规划。 区域规划方向 交通体系状况 交通体系状况 交通体系状况 地铁1号线途经站点:
湘湖—滨康路—西兴—滨和路—滨江—富春路—秋涛路——城站—湖滨—龙翔桥—凤起路—武林广场—文化广场—艮山门—闸弄口—火车东—彭埠—建华—红普路—九堡—九堡东;
往下沙方向的站点依次为:
下沙西—下沙中心—下沙东—文泽路
往临平方向的站点依次为:
乔司南—乔司—乔司北—汽车城—世纪大道 交通体系状况 外部道路系统
经绕城高速联通沪杭、杭宁、杭甬、杭千、杭金衢等高速
德胜快速路,九沙大道,下沙迎宾大道以及沿江大道贯入市区
内部道路系统
区域内路网建设基本完成。
目前已经修筑的15横15纵宽阔马路贯通开发区的东西南北,在绕城高速以南形成流畅的路网覆盖。 交通体系状况 交通体系状况 区块格局划分 北部工业区
新城中心区
下沙高教园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江生态居住区 目前入驻学校:
高校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电子工业技术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司法警官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商学院
杭州师范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中学文海中学
下沙中学
小学下沙中心小学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下沙二小 2000年底启动建设,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中小学教育体系在规划理念中融入了国际规划,计划建立起与高校园区相衔接的教育链体系,实现业态联合互动、相互促进的教育循环模式,其将教育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小学教育中,可以接受到一脉相承的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的思考方式。将资源最大化的共享,同时达到教育产业的规模化效应。 产业支撑——高教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