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证上,本文基于上述理论的框架,分析了国际运输方式中的各类交通基础设
施的发展,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并对其国
际比较;接下来讨论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和空间格局,并通过空间计
量、空间统计等分析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进一
步验证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物流水平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逐渐的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状况,使得国
家物流水平总体有所提高。②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中重要
作用,但是仍然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由于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本身的特点,
港口、航空和公路基础设施指标对进出口贸易流量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而铁路
运输由于其运营特点,作用较为微弱。同时,代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
物流设施综合指数对消除贸易障碍、增强出口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效应好于发展中国家。③建国后中国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实施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和制订
的各类地区发展政策,使得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具规模
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公路、铁路、民航、水路及管道建设快速发展;
但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着结构不合理、运力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的
衔接较差和交通基础设施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④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上对我国
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但由于区域历史条件限制,各地区溢出效应强弱
不一;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部门之间相对生产率的差距,导致交通基础设施
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始终为负;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存在明显滞后期,且
逐渐衰竭,在滞后 4‐5 期时由正向转为负向;省际间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空间溢
出效应明显,但同样存在各地区强弱不一的现象,中、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①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了国际商品贸
易及国际运输中涉及到的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首次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切入点,实
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并对世界各主要贸易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开展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
②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在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及地区发展格局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应用 Feder 模型将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用和
间接效用剥离开来,来实证的检验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同时还借助空间计
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空间权重矩阵来实证的检验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
效应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效应,溢出效应,空间计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