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专题论文 > 模式研究论文 > MBA论文_典型采煤塌陷地整治潜力及模式研究—以济宁市为例(59页)

MBA论文_典型采煤塌陷地整治潜力及模式研究—以济宁市为例(59页)

资料大小:286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8/30(发布于山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 要
土地和煤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煤炭的开采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塌陷。采煤塌陷对土地资源形成破
坏,严重影响矿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水平,对区域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社
会安定都产生了严重危害,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采煤塌陷地进行
整治势在必行,它对于防止采煤塌陷地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减少采煤对环境资源的
破坏,保护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缓解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区
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济宁市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累积探明资源储量占山东省的一半以
上,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目前,济宁市大量的煤炭开采导致了大量的地面塌陷,
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济宁市为例对其
境内的采煤塌陷地进行了以下研究:
首先,本文利用遥感影像获取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矿
井分布图、行政区划图、济宁市 2009 年采煤塌陷地现状图、2013 年影像图等相关数
据的支持下,以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对济宁市 2013 年采煤塌陷地信息进行提取,确
定塌陷数量和分布范围,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采煤塌陷地作为研究对象。经汇
总分析,截止 2013 年,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总面积为 19972.31 公顷,其中常年积水面
积为 5671.73 公顷,占塌陷地总面积的 28.4%;采煤塌陷地集中分布在三大片区:任
城区东部采煤塌陷片区、兖州区、曲阜市和邹城市交界处的“金三角”塌陷片区和微
山县湖东塌陷片区,其余塌陷地则分散分布于其他县(市、区),并从三大片区中选取
了 7 个采煤塌陷地典型区。

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改造难易程度、
地面坡度、年降雨量、排水条件和所在乡镇人均 GDP 等因子构成的指标体系,对各指
标进行分级、量化和标准化,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指数和法计算各典型区整治为
耕地的潜力大小。本文选取的 7 个典型区中,有 2 个整治潜力为二级,分别位于邹城
市中心店镇的东滩煤矿和太平镇的里彦煤矿;3 个为三级,分别位于兖州区兴隆庄镇
的兴隆庄煤矿、微山县欢城镇的崔庄煤矿和任城区石桥镇的济宁三号井;2 个为四级,
分别位于邹城市北宿镇的南屯煤矿和兖州区兴隆庄镇的鲍店煤矿。

再次,每一个典型区的环境和整治为耕地的潜力等各不相同,因此整治方向、整
治模式等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在总结采煤塌陷地整治模式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整治
原则,根据各典型区的整治潜力大小,结合相关的规划政策,对其整治方向、工程措
施或技术方法等进行初步设计,并根据整治方向的不同,归并为农业种植、林业种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生态治理三种模式。

最后,对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土地管理业务的方方面面,
整治过程中也会出现政策不配套、资金不到位等许多问题。本文根据以往整治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法监察、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技术研究等
保障措施。

关键词: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典型区;整治潜力;整治模式
分类号:F301.2

和生态治理三种模式。

最后,对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土地管理业务的方方面面,
整治过程中也会出现政策不配套、资金不到位等许多问题。本文根据以往整治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法监察、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技术研究等
保障措施。

关键词: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典型区;整治潜力;整治模式
分类号:F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