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
编制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法人代表:廖激
研究工作概况
1)研究过程
首先对本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建设条件、生产条件、协作条件、工艺技术、设备、投资、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风险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做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选择并推荐优化的建设方案,为项目业主提供决策依据。
2)编制内容包括:
1)工程建设规模
2)工程建设条件
3)工程技术方案
4)环境保护及节水措施
5)工程建设期及进度安排
6)工程投资分析及效益评估
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1)改变现有的工业窑炉炉内供氧方式,使煤炭充分燃烧,从而消除黑烟和部分消除烟尘,窑炉尾气处理增设水膜除尘器和脱硫塔,进一步强化对窑炉尾气的处理,窑炉尾气处理规模为62000m3/h,削减SO2量为262.93吨/年,削减烟尘量为133.03吨/年。
2)采用雷蒙磨粉机取代现有的球磨机磨料制粉,制粉规模为150吨/日,削减粉尘量为3087.22吨/年。
3)在制料车间物料破碎机设置粉尘捕集罩和除尘设备,处理破碎机废气12000m3/h,削减粉尘量为457.92吨/年。
3)设置沉灰池,将现有的设备清洗废水、本项目新增水膜除尘器和脱硫塔的除尘水,汇集处理,实现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
4)工艺方法
(1)工业窑炉改造
“工业窑炉清洁燃煤技术”是采取炉内分区供氧方式,在加煤时分别向各个区域供氧,氧气从翻火埂均匀进入炉膛,向炉内提供催化助燃,使煤炭充分燃烧,从而消除黑烟,部分消除烟尘。一条辊道窑主要由多个烧火口(7个左右)组成手工间断式加煤,改造的每个炉堂,每个烧火口(炉堂安装一台风机)加煤时,启动电源,风机工作,定时定量供风助燃将每次加煤产生的黑烟在炉堂消除70—80%,剩余部份,在烟道10米范围再次供氧助燃,将其燃烧。
(2)雷蒙磨粉机
物料研磨后,风机将风吹入雷蒙磨粉机主机壳内,吹起粉末,经置于研磨室上方的分析器进行分选,细度过粗的物料又落入研磨室重磨,细度合乎规格的随风流进入旋风收集器,收集后经出粉口排出,即为成品。风流由大旋风收集器上端的回风管回入风机,整个风路系统是封闭循环的,并且大部分是在负压状态下流动的。在研磨时蒸发为气体以及在负压作用下漏入风管的气体,导致循环风路的风量增加。增加的风量,从鼓风机和主机中间的余风管导入除尘箱内,随同风流带入的若干细粉,经除尘箱收集后,气体从排气管排入大气中。
(3)破碎机除尘
破碎机所产生的粉尘在“复合式半密闭罩”内抽风罩抽风形成的负压环境下,主动的往罩上部流动,并经抽风罩抽出,经排烟管道送入气箱脉冲袋除尘器,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3)废水循环利用
设备清洗废水、水膜除尘器灰水进入池,沉淀后循环使用,脱硫塔的脱硫水进入脱硫池,向脱硫池加入石灰粉制成的悬浊液作为脱硫吸收剂,沉淀去处水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后循环利用。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提出背景
在《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中,环境保护重点区域是“三江一湖”(岷江、沱江、嘉陵江与邛海)和“两控区”(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控制区)的污染防治工程。同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的通知》(川府发[2005]9号2005年3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委发[2004]38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川府函〔2007〕30号),都对省内的污染企业提出了治理要求。
夹江县和丹棱县是四川省的陶瓷生产基地,排放区域有十几家燃煤陶瓷企业,大都只经过简单处理,通过烟囱将废气排出,因此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排放区域内虽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排放区域内大多数燃煤陶瓷企业排放的废气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酸雨污染日益突出。因此,改进陶瓷的生产工艺,做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是丹棱县爱华瓷业公司以及陶瓷生产基地大部分企业的当务之急。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四川省丹棱县爱华陶瓷厂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旺,企业也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将增加新产品。但随着生产量的扩大,粉尘和废气造成的污染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严重的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如不按期治理粉尘和废气,不要说企业的发展,就是目前的生产,都将面临停产的危险。
目前,爱华陶瓷厂废气有窑炉废气和生产粉尘。窑炉废气主要来源于生产车间的隔焰烧成辊道窑燃煤烟气。生产粉尘主要来源于物料破碎、球磨机磨料制粉、粉料贮存输送过程和压制成型等工序产生的粉尘。爱华陶瓷厂生产线各产尘点无任何除尘设备,生产车间烟囱外排烟气、黑度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