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唐人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分公司
中药材炮制通则
题目: 中药材炮制通则
编号:TS-21-000
制定人:
制定日期:年月日
版本: 1
页 数: 1/10
审核人:
审核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批准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生效日期:年月日
目的: 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使生产、质检部门有法可依
范围: 适用于所有中药材的炮制
责任: 质量监控质检员、生产车间主任、各工段班长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生产技术部、生产车间
标 题
正文
1.
2.
2.1
2.2
2.3
2.4
2.2.3
定义:
中药炮制方法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材自身的性质以及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一项制药技术。以适应医疗要求及临床配方和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的制作方法按工序可分为净制、切制和炮制三大类。
净制:
净制是中药炮制第一道工序,是对中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即药材在切制、炮制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的方法。根据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挑选、筛选、风选和水选等。
1.挑选主要是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变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档,以便使其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筛选根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物中的砂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或者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分离药材大小和粉末粗细,使大小规格趋于一致。
3.风选利用药物和杂质的比重不同,经过簸扬(一般可利用簸箕或风车),借药材起伏的风力,使之与杂质分离,以达到纯净之目的。
4.水选是将药物通过水,将杂质选出或漂去杂质的常用方法。有些药物常附着泥砂、盐分或不洁之物,用筛选或风选不易除去,故用水选或漂
中药材炮制通则
题目:中药材炮制通则
编号: TS-21-000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生效日期:年月日
版本: 1
页数: 2/10
2.53.1
3.1.1
3.1.2
3.1.3
3.1.4
3.1.5
的方法,以使药物洁净。根据药材性质,水选可分为洗净、淘洗、浸漂三种方法。
5.其他方法对少数药还要用刷、刮、碾、撞、火燎等方法,以达到去毛、去腐肉、去心、去壳、去核、去芦、去头足翅等非药用部位。
二、切制
取净药材,经过软化处理后,根据其质地及调配、制剂要求,用手工或机械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或用锉刀、刨子,将坚硬木质类、角质类药材锉(刨)成粉末或极薄片(称镑片)。
(一) 软化净药材用清水处理至软的方法。常用水处理软化方法有淋法、抢水洗、浸泡、润、漂等。
1.淋法适用于全草类药材。将药材整齐地直立堆好,用多量清水自上而下浇淋,使其软化。
2.抢水洗适用于质地疏松、具芳香性和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将药材置水池或水缸内,注入适量清水,用棒搅拌,使草屑杂质上浮,泥沙沉淀,清除杂物后快速洗涤即时捞出药物,稍润,使其软化。
3.浸泡适用于质地较坚实、水份难渗入的药材。先将药材洗净,按大小、粗细分档处理,再加入清水淹没药材,至6~7成透时,捞出润软。
4.润适用于质地坚硬、经浸泡仍达不到软化要求的药材。操作时将淋、洗、泡等法渍湿的药材,置一定容器内(蒲包或罐子里)或堆集于润药台上,以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当清水,保持湿润或配合晾、晒、露等处理,经一定时间后,使水分慢慢地渗入药材组织内部,药材润至内外含水分均匀一致,柔软适中合乎切制要求时,即行切制。润的方法有:浸润、闷润、吸湿回润、晾润等。
5.漂适用于毒性中药或含盐分等药材。将药材置清水内浸泡,水要高出药面2~3寸,随时搅拌,反复换水,借水的浮力漂去杂质、盐分、腥臭物及有毒成分等。
中药材炮制通则
题目:中药材炮制通则
编号:TS-21-000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生效日期:年月日
版本: 1
页 数:3/10
3.2
3.34.1
4.1.1
4.1.1.1
4.1.1.2
4.1.1.3
(二) 切制切制品大小厚薄的规格有:
极薄片: 1mm以下;薄片:1~2 mm;厚片:2~4mm;
段:10~15mm;块:8~12mm的方块;丝:皮类药材丝宽为2~3mm,叶类药材丝宽为5~10mm。其他不能切制的药材,如种子、贝壳,矿物类,一般要捣碎或研粉用。
(三) 干燥饮片干燥温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分者不超过60℃。饮片含水量不超过12%。
三、炮制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材,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至所需要的程度。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一) 炒法分清炒与加辅料炒。
1.清炒法是不加辅料的一种炒制方法。按火候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1)炒黄药材净制或切制后,置热锅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炒至表面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并透发出固有香气味。
炒黄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并能破坏某些药材中的酶,以利保存苷类成分。
(2)炒焦药材净制或切制后,置热锅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翻炒至药材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并具焦香气,取出摊凉。
炒焦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消食健脾疗效。操作时,火力一般先文火后中火,避免局部过热使药物炭化。
(3)炒炭药材净制或切制后,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焦褐色。
炒炭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或产生收敛止血作用。
中药材炮制通则
题目:中药材炮制通则
编号: TS-21-000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生效日期:年月日
版本: 1
页数:4/10
4.1.2
4.1.2.1
4.1.2.2
4.1.2.3
操作时要适当掌握火力,质地坚实的药材宜用武火,质疏松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宜用中火。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做到“炒炭存性”,防止灰化。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热度时,易出现火星,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火星以免起火燃烧。取出摊凉后,须检查无余热后才能储藏,以防“死灰复燃”。
2.加辅料炒法主要指药材净选或切制后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烫、滑石粉烫、蛤粉烫。
(1) 麸炒用武火将炒锅烧热灼手(以试撒入麦麸冒烟为度),均匀撒入麦麸,至麦麸冒烟时投入药材,不断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摊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或切制品,用麦麸10~20kg。
麸炒常用于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材。麸炒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补脾作用,缓和药性,矫嗅矫味。
(2)米炒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时,投入净药材,不断翻炒,至药材呈黄色,米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
炮制昆虫类药材,以米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以炒至米成焦黄色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药时,观察药材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或切制品,用米20~30 kg。
米炒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燥性,增强补中益气止泻功能,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3)土炒将碾细过筛后的灶心土(或深层洁净黄土),置锅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土粉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材,不断翻炒,炒至药材表面挂上土色并透出药材固有的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摊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或切制品,用灶心土25~30kg
中药材炮制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