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外来的劳动力
资源日益紧缺,工资也不断上涨。劳力密集型工业因劳工问题正面临着企业内移或
是关闭的抉择难题。
以服装产业为例,每年的缺工率逐年上升,很多工厂的生产车间有一半的工位
闲置,工厂因为招工难而关厂的比比皆是。“加工资已非招工万灵丹,而工厂搬迁
又必须考虑财务问题、上下游配套问题、管理层的迁移意愿、地方关系、地方政策
等等问题。如果排除工厂地理上的迁移、能在工人减少的情况下,不影响产能。工
人的薪资提升的同时,又不增加成本。引进智能化的悬挂系统将是唯一且有吸引力
的方法。
本文主体论述:(1)引进智能化的悬挂系统来提升工作效率,透过精准的数据
分析来减少劳力浪费;(2)建立服装工业研发中心,将生产工艺的细部流程数据化,
研发出最优化的生产流程。并对每一工序研究如何用辅助工具或是特殊机械来增加
产能;(3)广设服务网点,以县为单位,每一个县设一个服务网点,对我们的客户
做长期的追踪服务,一方面将客户的款式收集到研发中心,另一方面将研发中心的
新发明、新发现提供给各网点的客户;(4)为客户找寻财务融资的通道,帮助解决
工厂进入自动化的门槛,并寻求政府的协助,推动产业的升级。由上述四项功能,
发展出一个新的企业,是一种制造服务业。以新的商业模式全方位的为服装制造业
服务。
新的企业开始运作以后,必定会面临产品系统更新的问题、供应链问题、内部
竞争、外部竞争以及替代品竞争等等。如何克服困难,让客户持续使用,使生产效
能不断的提升,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中国的服装生产线约有一千万左右的生产车工,而目前装置智能悬挂系统不足
三万站,因此生产的成长空间非常大。新企业一方面要上下游垂直整合,在把握后
段的销售与服务的同时,也要将前段的设备生产整合在一起,以确保产品供应不断。
另一方面,要推动服装企业全厂自动化,重点包括电脑打版、自动拉布、自动裁剪
一直到自动后段包装进箱仓储。下一步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使用市场的资金,让
企业走的更远。
通过服装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我们了解到:可以利用辅助的工具来提升产
能,利用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效能。将提高产能以及提高效能的模型推广至其他劳
力密集型的产业,其方法与结果是一致的,这也是本文最终的精神意涵。
关键词:悬挂系统 自动化 信息化 产业升级
1.序论
1.1研究背景
1.1.1服装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三件服装中有一件为中国生产。从比较优势可以
看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的称号的确名副其实。2010
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服装企业有十二万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效益好的企业
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广东、江苏、
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
额。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我国服装的生产量如表1所示。
y 1.1 2007-2010年,国服装产量
m
产量(万件)
2007 年 1-12 月
2 , 027,831.42
2008 年 1-12 月
2,065,172.53
2009 年 1-12 月
2,375,012.92
2010 年 1-07 月
1,503,945.86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
多年积淀而成的产业基础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服装业在我国国民经济
中的举足轻重地位。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服装业一直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也着实为
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2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国服装业面临着三大挑战:售价压力、工资上涨、员工短缺。在后配额
时代的今天,伴随着美国金融海陳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外购买力下降,以及人
民币升值的事实,使得外销成衣的售价压力不断增大。中共中央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
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以至服装制
造业面临着工资上涨,成本垫高的挑战。还有国内的交通运输不断的发展完善,东西
之间的联系日益方便快捷,使得服装企业从沿海向内陆扩展,从东向西延伸,造成东
部沿海地区的劳工短缺。最近一年,我国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