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 专业
研究生:高洁指导教师:万顺福
摘要:财务风险自被认识以来,因为其复杂性、重要性和综合性,一直都是
学术界和实务界备受关注的热点。在理论研究中,财务风险历来是学者们津津乐
道的话题。在实际经营中,财务风险又是多数利益相关者关心的指标。信息不对
称是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
性,也即是财务风险。实务经营过程中,经营者们往往对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投
入了大量的心力,对于财务风险这一后果性综合指标重视程度不够,这样的经营
理念常常会带来一些携带隐患的经营绩效,导致一些看似发展良好的公司在财务
风险的压力之下消失在公众的眼中。2008 年全球爆发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等多家
投资银行相继倒闭,这显然不再仅仅是银行内部单纯的金融风险累积爆发的结果,
而是一连串公司治理失效诱发的危机。
本文以 2010-2012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
型,选取了公司治理结构中三个比较典型的层面,即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几
个关键层面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关系,股权分布集中更
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股权制衡度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关系,股权制衡度越
高,越有利于抑制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董事会规模与财务风险呈正向关系,董事
会规模越庞杂,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关系,企
业中独立董事人数越多,独立董事效应越大,对预防财务危机越有效。高管持股
比例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关系,对高管的股权激励越明显,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
率越低。高管薪酬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关系,企业高管的薪酬越高,企业陷入财务
风险的可能性越低。
基于文章的实证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以求达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风险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财务风险自被认识以来,因为其复杂性、重要性和综合性,一直都是学术界
和实务界备受关注的热点。在理论研究中,财务风险历来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话
题。在实际经营中,财务风险又是多数利益相关者关心的指标。信息不对称是经
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也
即是财务风险。实务经营过程中,经营者们往往对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投入了大
量的心力,对于财务风险这一后果性综合指标重视程度不够,这样的经营理念常
常会带来一些携带隐患的经营绩效,导致一些看似发展良好的公司在财务风险的
压力之下消失在公众的眼中。
在安然事件中,公司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审计委员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
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一系列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迅速催化了企业的破产。
创维事件被揭露之后,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艾哲明称:“创维看来是个明显
的公司欺诈案,我们对其公司治理的质疑有两方面:其一,董事会为何没有更好
地监控公司财务管理?两年多前发生的欺诈行为,董事会为何迟迟没有发现呢?
其二,这家公司的内部监控何在,内部监控机制为何没有及时制止欺诈行为?”
这明确揭示了建立一个货真价实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从证券市场观察,成功上市的公司作为市场代表,其经营业绩指标都有一定
的硬性标准,其中营业业绩指标良好的公司大有存在。然而,也有上市公司因为
内部治理结构混乱导致其深陷财务困境不得改善,最终走上退市的命运。
财务风险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性反映,实际经营过程中,公司治
理结构的缺失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经济迅猛发展,体制逐步变革、改革力度加大、
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环境越来越多元化,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面
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生产经营所需应对的财务上的不确定性必然会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难以应对。公司治理结构相关领域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从源头上为财务
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风险之间关系的探究,
寻找降低财务风险出现几率的想法顺势产生。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①从新的角度对传统课题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从过
去的理论认识来看,大量学者热衷于研究证实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业绩提升和价
值积累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效应研究较少。针对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