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EHS培训 环境、健康、安全 Combine Will (DongGuan) Ind. Co., Ltd. 2006年2月 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主要内容 安全卫生政策
EHS委员会
紧急应变计划
灭火器的使用
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
保护财物安全的方法安全卫生政策 公司主要的安全卫生政策:
评估工厂的安全卫生风险;
免费提供劳保用品、急救用品等;
每年免费为接触化学品、粉尘、饮食服务等岗位的员工提供体检;
安装有效的消防及灭火自动系统;
提供EHS、岗位作业、化学品使用等方面的培训。EHS委员会 公司成立“安全卫生及环境管理委员会”,即EHS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作用有:
改善公司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
保护员工的身体安全和健康;
防止劳动过程中出现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使公司符合法律法规和客户COC的要求。安全卫生及环境管理委员会/EHS委员会架构图紧急应变计划 当发生以下紧急事故时,怎么办?
火灾
医疗事故/意外事故
化学品泄漏
遭遇盗窃/抢劫
台风
地震火 灾 按疏散图和火警出路标志从安全出口逃生;
火场中不要乘坐电梯;
接受过培训的义务消防员用灭火器灭火。医疗事故/意外事故 车间若有人受伤、晕倒、中毒或触电,应立即通知车间组长、主管、保安、安全主任或厂长。 8化学品泄漏 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用消防沙将泄漏的化学品围绕,阻止其继续扩散。
根据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的要求,清理好泄漏的化学品及其污染物。 10 遭遇盗窃/抢劫 保持冷静。
在工厂内:及时向保安员、行政部报告;
在工厂外:打110报警,向警方报告详情。 110台风 在室外的人员要尽快躲入室内。
刮台风时,不要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碎片弄伤。 12 地震 在室内,应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
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振碎;
在室外,应走到空旷的地方,远离楼房、树木、电线杆等,停留在那里直至震荡停止。 13 不同灭火器材适用的火灾类型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带电设备及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 15 干粉灭火器 使用时,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撕去灭火器上的铝封,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一只手按下压把或提起拉环,干粉即可喷出灭火。灭火时要由远而近,向前平推,左右扫射。 16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17 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时,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拨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 18 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一般可燃物和易燃液体、气体等火灾。 19 泡沫灭火器 使用时,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打开密封或刺穿储气瓶封片,空气泡沫即可从喷枪口喷出。如扑救液体火灾,喷射泡沫时,泡沫不能直射液面,应经一定缓冲后,流动堆积在燃烧区灭火。使用过程中应使灭火器保持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握使用。 20 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这一目录目前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等10类115种疾病。 21 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职业病,得了《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 22 职业病防治 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当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对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30日内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鉴定后仍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23 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执行。诊断为职业病的,应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等级,并与所在单位联系,依法享有职业病治疗、康复以及赔偿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4 职业危害因素----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 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25 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 26 职业危害因素----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
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27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28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定期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在就业前的检查中如发现有不宜从事某一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职业禁忌征者,不得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定期健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处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