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绿地南昌九龙湖公务员小区社区中心研发 典型商业地产模式 华润—分级产品(持有为主) 万象城—一线城市,周期长,投资大
五彩城—二三线城市,规模较小,中等档次
欢乐颂—社区级商业,规模小
万达广场—三代产品 可售商业外街 可售商业内街 主力店 物业类型—百货+商业内外街+酒店+写字楼
现金流—自主经营,快速复制
高比例销售物业
凯德—全球化 物业类型—来福士+凯德广场+凯德MALL
现金流—国际资本、私募基金、租金收入为主
高比例销售物业
中粮—大悦城 商家—自主系列品牌,招商难度较低
投入—央企,自我输血能力强
规模—档次较高,二三线城市规模化难度大
龙湖—天街系列 模式—MALL+可售商业街+酒店式公寓
资金—以住养商,业态不断升级
规模—10-20万方
SOHO中国—散售 地段—一线城市核心区,不可复制
客户—北方能源主,投资为主
租金—大部分销售,业态无法控制,租金上涨难度大
绿地集团—租售兼顾 现金流—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销售为主
超高层—地方政府诉求
租金—大部分销售,业态无法控制,租金上涨难度大
商业地产相对住宅,地方政府更为支持,愈演愈烈之势:
A、商业——消费——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政绩工程
B、 商业——运营——税收(非一次性)
但是,
商业地产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地产发展过快,商家发展跟不上,租户选择少
2、商家希冀中心区域,但新建地产项目不少地处偏僻,供应和需求不对等】
3、消费能力不足
直至,出现“商业地产泡沫”之说
在商业如此发达的新加坡,政府一直认为: 社区商业应该是所有商业业态中 生命力最强大的,并且是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
目标:土地资源黄—橙应对措施之一;
大型生地居住区配套要求,整合商业资源,提高小区品质;
可售可持有的布局模式,保留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规模/社区中心/可分可合/资金周转
出发点:通过对社区商业流线及店铺分割模式的研究,探索各可能性,并提升商铺整体价值 课题:新型社区商业规划布局及模式探讨
第一部分:缘起
a、商业规模
b、客户群及服务半径
C、起源与业态
第二部分:设计导则
a、区位
b、出入口
c、标准体块及垂直交通
d、柱网
e、商铺划分
f、业态及招商
g、主力店
h、外部空间
i、立面风格
第三部分:成果展示 目录:
第一部分:缘起
商业规模
城市级商业中心
50-150万㎡南京路步行街
城市次中心商业综合体
30-50万㎡徐家汇
区域级商业综合体
10-30万㎡正大广场
社区级商业中心
2-10万㎡ 大拇指广场
起源与业态
“邻里中心”是新加坡的一个社区概念,是指在3000-6000户居民中设立的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娱乐中心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特色之一:菜场,超市是厨房的延伸;浴室,洗衣房是卫生间的延伸;影院,茶座,歌舞厅是客厅的延伸;图书馆,阅览室是书房的延伸
特色之二:邻里中心把的有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于其中 ,便民、利民,缩短了这些设施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特色之三:邻里中心是政府调控下的商业行为,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体育,生活福利(银行、邮局、诊疗所)等设施 国内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
1、专业管理公司管理
2、规模约2-3万㎡
3、业态:三栋独立建筑,餐饮、专卖店、生鲜菜场
4、持有为主,投资回报率约12年(因为缺乏土地资源,亦无住宅现金流支撑)
5、服务半径:1公里范围内,3-4万人
6、招商:以便利与民生作为主题招商,餐饮占比30—40%(肯德基、面馆、咖啡店、川菜湘菜、大食代、星巴克)
7、服务于社区的商业,非社区内的服务商业
我们选择的理由:
1、规模可控,现金流支撑,并可售可持有
2、大型居住区配套需求
3、集中社区商业提升居住区品质,支撑公寓更高溢价
4、区别于沿街商铺,可以大面积设置餐饮业态
5、社区形态提升,区别于过去的分散式商铺,升级为“街区+盒子”的模式,满足业态升级需要,持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