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产 > 地产前期 > 城市规划 > 武汉市九峰森林生态公园核心区概念性规划报告DOC.doc

武汉市九峰森林生态公园核心区概念性规划报告DOC.doc

资料大小:2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1/1(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武汉市九峰森林生态公园核心区概念性规划报告DOC.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武汉市九峰森林生态公园核心区概念性规划

1 项目背景分析及功能定位
1.1 规划项目背景
1.1.1政策背景
①为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方针,力争把武汉建设成为“城在林中,人在
景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②为配合200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部署的加强市区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气候变
暖等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染问题。
1.1.2市场背景
①我国的森林旅游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地区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
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②武汉·中国光谷的启动、武黄公路九峰段的拓宽、武汉中环的建设、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以及石门峰都市陵园的建设,必然给当地森林生态景观提
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提。
1.1.3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背景
①中古楚文化、近现代历史人文、南方民俗文化、华中地带田园艺术文化等。
②规划区域内原马鞍山森林公园、石们峰名人园及九峰森林公园的植被群落丰富,微生物结构相对完整,具有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地
域性强的森林生态系统,结合规划区域内土地区划以农田为主要元素,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厂矿,为当地发展城市森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背景。

1.2 现状分析
1.2.1区域位置:地处武汉市洪山区;东至土桥环城公路,西起武黄公路马鞍山森林公园,北起中环九峰乡滨湖村,南至九峰村裴家店;
1.2.2地理及地质条件: 规划区地貌特征以山林地为主,混合丘陵及平原。山体地貌系蛇山起首,低山山脉横贯东西,从西向东连绵渐高走势。从马鞍山起,低山山脉又分南、北、中三辐射东延山脉的低山垄岗区。马鞍山海拔高度135.1米,石门峰海拔高度为138.1米,九峰山200米左右,并与严东湖、严西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形成较大范围的天然屏障。规划林区内土壤主要有潮土、水稻土、黄棕壤土和少量壤土类。肥力度、水、气、热等资源状况良好,适应农作物及森林植被生长;
1.2.3气候条件:洪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其年平均气温16.7℃--17.0℃,均最高气温29.2℃。
1.2.4交通条件:城市基础建设继续完善的同时,107国道扩建工作,老武黄公路、珞狮南路扩建履行工程完成竣工,武汉市中环线扩建改造硬质道路工程进度顺利。对规划区的主要道路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主要道路有老武黄公路,武汉中环、 王青路、土吴路等;另外通过我院设计人员调查的基础资料显示,另有各公园内部的景观路,依功能组织的不同,分为景观主路、景观支路、游步道等;
1.2.5现有植被条件:该规划区内山林面积18482.9亩,其中郁闭度0.5以上的山林面积有12489.4亩,占山林面积的67.5%;郁闭度0.5—0.2之间的疏林面积为5603亩,占山林面积的30.3%,无林地面积394亩,占山林面积的2.2%。山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占整个山林树种的75%;丘陵地区的植被较为丰富,多以松、杨为主;平原地区地域较为宽阔,以野生草本,农作物,少量乔木,如水杉、池杉等;
1.2.6现有主要单位及村湾、人口:主要有马鞍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钢铁村、陆军军械仕官学校、九峰乡人们政府、湖北省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国际高尔夫球场、武汉市名人公园、湖北地震所观测战以及新跃村、三星村、九峰村、保丰村、等83个村级以上相关单位;自然村湾74个,总人口达到13416人;
1.2.7城区及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城乡一体的洪山区,2004年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0066元,比上年增长6.09%,2004年洪山区农民的年均收入为4960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7.85元;收入的稳步增长,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更加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1.3 功能定位
根据项目背景及规划区现状的种种分析,并通过对现有森林公园的规划组合,农田的改造、经济林的兴建、绿色生态长廊的建设以及植物科普知识的融入,形成可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康体健身、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规划以“城市”、“山”、“回归”为设计理念,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感受“山在城中、水在山中、宅在山中、人在绿中”的神往意境。
以本次规划的森林核心区为背景,将周边的零散山脉体系以科学生态的方式,整体布局为具有自然森林面貌的自由开敞的城市郊野森林公园。并在后期的规划中,将本次城市森林规划区与周边东湖、严东湖、严西湖的景观规划有机的规划在一起,最终实现城市“林网化,水网化”的生态目标。
1.4 规划范围
本次都市森林景观核心区规划涵盖范围:东至土桥环城公路,西起老武黄公路马鞍山森林公园,全长9.1公里;南至九峰村裴家店,北起武汉中环九峰乡滨湖村,全长6公里;可视山体、湖、塘村庄、道路等面积达40平方公里。核心区为14平方公里。

规划指导思想
2.1 规划指导思想
在规划中提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沿道路林带为骨架,以核心林地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和优化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本区域自然生态资源的方针,吸收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城市森林风貌规划思想,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的观点指导城市建设。
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形成具有人文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服务于武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依据与期限
2.2.1 规划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②《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③《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④《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⑤《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⑥《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⑦《林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⑧武汉市洪山区林业局提供的现状基础资料及区域的局部规划资料;
⑨我院设计人员现场踏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2.2.2 规划期限
一期:2005年--2007年,实施并完成核心区森林景观规划;
二期:2007年—2010年,规划并实施森林景观核心区与周边零散山脉的整体规划;
三期:2010年—2015年,规划并实施森林景观规划区与东湖、严东湖、严西湖的整体景观规划。

3 规划设计理念
3.1 规划设计主题
城市--- 山 ---回归;
自然---生态---野趣;
保护---创新---发展;
规划原则
3.2.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结合武汉城区绿地建设的需求,处理好该规划区总体景观环境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又能协调各种建设用地的布局,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3.2.2 整体协调原则
将规划区中的相对独立的景观区有机的结合,并将周边的零散山脉通过不同功能的分区,加强规划区整体森林景观的完整性,将生态的概念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由核心渗透到周边,做到景观的充分协调, 环境的整体统一。
3.2.3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