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支世涛 2013年10月 《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解读 AQ/T9006-2010 实施背景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中要求“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提出达标时限,其中“冶金、机械等工贸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前实现达标。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中,提出了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意义 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2)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3)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 (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意义 体现企业法人职责和良知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降低事故发生 树企业良好形象大 好 处 二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标准化实质 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标准化工作的载体和实现形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首先包括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工作,即企业制定和执行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同时也包括全员排查安全隐患、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等活动。 其实质是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升为一种持续开展、全员参与的“日常活动”,强调的是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理: 1.“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 2.“自我发现、持续改进、建立长效机制”的过程; 3.“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理念; 4.“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贯彻标准。 它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人、设备设施、环境)。 特点 1、强制性 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特点 2、群众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全体员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实际操作者,都要结合各自的工种、岗位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排查生产工艺过程、环节和操作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工艺 、环节或操作行为进行改造 、改进,实现安全水平的提高。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一方面系统培养和加强全体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安全第一”、“安全小事”、“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使全体员工系统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排查安全隐患能力,以及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 特点 3.系统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管理活动;不仅包括各工艺环节的安全标准化 , 也包括后勤保障各环节的安全标准化;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而且包括操作规范;不仅涉及到每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而且涉及到每个员工的责任和行动。等等。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标准化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和人员,使企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 特点 4 .动态性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具体内容,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每个地区,都可以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即使在同一企业,随着环境改变、科技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变化,标准化活动的内容也将逐步丰富、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中,允许并鼓励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按照学习、实践、改进、提高的模式,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形式、方式和具体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