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来说,我用自己生命中超过十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一生
中唯一一次追求多于功利、象征意义多于实际价值的求学生涯。一位五十岁高
龄”的女人用了 8年半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业,个中甘苦,不言自明。此时此刻,
一路走来的艰辛甚至于痛苦已经被深深的感恩所淹没。相对于心中的感激、感动
和感恩,语言是如此的贫乏无力,但又是唯一能借以表达和传递我的感激之情的
工具。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重鸣教授!他给了我梦想的翅膀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更
帮助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04年,在澳大利亚北部小镇的我突发奇想要
读博,而且想师从王重鸣教授!真的是有梦想才会有奇迹,梦想竟然成真。当时
动机非常纯粹,心情非常迫切,设想非常完美,决心非常大,干劲非常足。但是
我低估了自己的年龄、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责任,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并行
加工能力。我都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想放弃了。但是,老师没有放弃我,我才没
有最终放弃自己。今生有幸,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您的学识、您的品德、您的修
养、您的气度、您的气节……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终生以老师为荣、以老师
为榜样、以老师为鞭策、以老师为动力。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于家庭,我有着深深的愧疚。虽然自诩是一名传统女
性,爱家、顾家,甚至以家为中心。但是结婚23年,进修1年、考硕3年、读
硕3年、出国1年、读博8年,如果不是身后有文夫这个坚强的后盾,有他的支
持和鼓励,有他的担当和奉献,这一切绝无可能。丈夫曾在我硕士毕业时“郑重”
声明:“到此为止,绝对不许再动读博士的念头。”两年后当我表示想读博并表示
如果他不同意坚决不读时,他却心软了 : “如果你真的想读就去读吧,我不希望
你因为家庭和孩子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读博期间,他对我常常无法顾及家
庭尤其是孩子有过微词,但每当我提出放弃时,又是他不容置疑地鼓励我一定要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坚持:放弃不是你的个性,一定要坚持。今生有幸,能够成为你的妻,风雨同舟。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父亲,作为一名老革命、老党员,他对我要求极严,对我
期望也极高。对于我读博,他比谁都激动和期待。每次打电话回去,必问学习进
展,不能令他失望是我坚持的重要动力。还有我的姐姐、哥哥和我的儿子等都是
我坚持下来重要的精神支柱。
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从开始读博至今,历任的院系领导,包括王朋书
记、邵国良院长、谢如鹤院长、庞永师院长、王满四副院长、孟强副书记、陈喜
强副院长、秦陇一主任、张延平主任等等,都给予我最大限度的支持、帮助和鼓
励。按规定,在职攻读学位只能脱产学习一年。我是学院甚至学校唯一一位几乎
在长达8年时间里不断申请脱产学习的个例,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把一个学期的课
集中在半个学期上,另外半个学期学习。尤其是去年5月得知我进退两难要放弃
学业时,庞永师院长对我说:“不要放弃,都坚持到这个时候了。这样吧,你安
心去做论文,如果你的课没人代,我来上。”我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孙丽君、
黄小军、赵云昌等老师因为我读书都增加过不少工作量,阴晓玲、丁敏、曹萍、
黄莹、周跃新、陈琳、王学通、冯华等老师也经常鼓励我、帮助我。我想特别感
谢我的同事黄小军老师,我读博期间,只要有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
和帮助,尤其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后,他更是给予了无私的指
导和帮助,任何时候只要有问题,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或解决。学校人事
处的领导和师资科的王洪涛老师、刘信标老师等都给予了方便和帮助。很多好朋
友:何榆清、陈敬宁、王信琳、罗杏翠、张玲惠……,以及所有为我推荐访谈对
象和发放问卷的朋友们,今生有幸,人生路上,有你们相帮、且助、相扶。
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在团队中从一位“小师妹”最终成为真正的
“大师妲”,这么多年来,同门之谊让我感动和温暖。尤其是来自他们真诚的鼓
励和支持是我能够坚持下来很重要的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学业上的讨论和切磋
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崔远见、杨健锋、陈卫旗、谢小云、唐素萍、潘见英、李承
彦、王铜安、王琳、李晶、王晓辉……,特别是陈燕妮和符健春所给予的鼓励和
帮助让我终生难忘。今生有幸,能与你们成为同学,甚至忘年交和知己。
我要感谢所有接受我访谈和参与填写问卷的女企业家们,你们给我提供了最
直接、最无私的帮助。没有你们的帮助和参与,我的研究就无从谈起。你们的创
业精神更是让我敬佩。
我要感谢创业及相关领域的前辈们、学者们。我的研究是基于你们的努力和
贡献。从你们的研究中,我得到了启发和启迪;从你们的研究中,我学习了理论
和方法;从你们的研究中,我找到了依据和证据;从你们的研究中,我拓宽了思
路和视野。我在文中尽可能标注出所有对我的研究有启发、有帮助,我借鉴和引
用过的学者和文献的出处,但肯定难免有所疏漏,欢迎前辈和作者们指出,我愿
意在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致歉并表示感谢。
8年来,对我的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给予过不同程度鼓励、支持和帮助
的亲朋好友实在是数不胜数,难以在这小小的篇幅中一一列明。请允许我借此机
会,一并致谢:谢谢你们,我会铭记于心、感恩于怀。我将带着恩师的嘱托、长
辈的厚望、家人的厚爱、朋友的关爱、同学的情谊继续前行。
摘要
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化过程非常“成功”,不仅把男性社会对女性身份、角色、
地位和作用的要求和期望公开地或者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女性,而且得到女性群体
的集体认同,内化为女性自觉的理想和追求,成为女性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的基
准和标杆。社会对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普遍期望和角色要求被称为性别刻板印
象。这是创业长期成为男性专属领域的重要原因。因为,果断、竞争、自信和有
经验的企业家肖像几乎等同于男性刻板印象,靠不住、依赖、不自信、过分谨慎、
缺乏商业敏锐的女性刻板印象则与企业家肖像背道而驰。但是,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开始,女性不再让男性在创业这个舞台上独领风骚;女性企业家的骄人表现
动摇了 “在创业这个传统的男性职业领域里'女子天生不如男’”的世俗偏见。
女性创业随之成为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女性创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研究数量不足;二是基于人口统计特征的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不足;三是
基本上是横截面研究,鲜见有纵向研究;四是女性的创业成长过程研究不足;五
是创业性别差异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不足;六是女性创业胜任力几乎还是未开垦的
处女地。因此,女性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基于这样的
背景,本研究将研究问题聚焦于女性在创业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与男性创业者
不同的问题和障碍,从而除了一般的、共性的创业胜任力,她们还需要具备哪些
与阶段创业任务相匹配的关键胜任力特征,以及女性创业胜任力如何影响创业成
长绩效。这些任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子研究来迗成:
子研究一:研究方法的探索和问题的聚焦。本研究最初确定了三个主要任务:
一是开发女性创业能力的结构要素,二是构建女性创业的阶段能力模型,三是探
讨女性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原来的假设和研究方法、
研究构思和研究设计都有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方法上的探索,直至找到最适合
的方法和最核心的问题。
子研究二:基于文献研究和子研究一开发访谈提纲,分别对22位女性创业
者和10位男性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采取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编码。编码结果
显示,女性被排斥在创业领域之外的原因并不是体制上、制度上的排挤,而是根
植于社会文化传统和人们的社会心理的性别的刻板印象和社会角色分工,而且女
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巳经接受” 了这种社会角色的“分工”和性别角色的定位,
在她们的职业选择上要么没有创业这一选项,要么在职业选择的排序上把创业排
在最后。与男性创业者相比,最终选择创业的女性要比男性面临更多、更大、更
艰巨的困难和障碍。成功创业和创业成功的女性在创业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较高
的创业任务与创业胜任力的匹配性。
子研究三: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女性创业成长的动态匹配机制研究,包括
女性创业过程中任务与个性的动态匹配过程、任务与学习的动态匹配过程以及任
务与激励的动态匹配过程,勾勒出基于创业阶段的女性创业成长的一般路径。
子研究四:基于文献和前3个子研究,开发测量工具,开展问卷调查,利用
统计学相关软件和方法,检验和验证发女创业阶段任务与个性特质要素的构思。
子研究5:基于前文的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构建女性创业胜任力影响创
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新进展,包括创业能力研究方法和性别差异
问题上的新发现、创业胜任力性别差异深层次原因的新探索、与阶段创业任务匹
配的女性创业胜任力阶段特征的开发、基于阶段的女性创业胜任力作用机制模型
的构建等。本研究的结论能够为提高女性创业意愿、激发女性创业动机、提升女
性创业胜任力和扶持女性创业行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女性创业者;胜任力阶段特征;创业能力;创业阶段;创业成长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