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工作面基本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巷道名称: 井底车场与二号交岔点贯通工程(详见井底车场平面图及二号交岔点平、断面图)。
二、井底车场巷道及交岔点采用锚网锁喷支护,喷射砼强度等级为C20。
三、巷道设计长度: 巷道设计掘进长度372.522m,剩余20m。
附:井底车场巷道所剩余工程量及放炮警戒位置示意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井底车场平面图》S1431-121-1
二、《井底车场线路及水沟坡度图》S1431-121-2
三、《二号交岔点平、断面图》S1431-123/121-4
四、《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
五、《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 5010-1995
六、《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
七、《建井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崔云龙
八、《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中国计划出版社
九、《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版
十、《副立井预想柱状图》
十一、《山西乡宁县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
第二章地质情况
第一节工程地质
根据《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和《副立井预想柱状图》等资料显示,副井井底车场及交岔点揭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地层岩性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埋藏深度约为577.7m~621.5m,地层厚度为17.33m~48m,平均厚度约为32.67m。地层构造简单,属走向北东、倾向西单斜构造,平均倾角为10°左右;根据两个掘进头实际揭露围岩情况显示,剩余20米巷道为2#煤,夹杂破碎矸石,煤质松软、破碎,顶板为500-600mm厚的青灰色砂岩。
第二节水文地质
根据《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等资料,副井井底车场共有来自3个含水层的水患威胁,一个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系地层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层厚16.6m,富水性差,水患威胁影响不大;两个间接充水含水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上段岩溶含水层,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位于井底车场上部,井筒开凿时已揭穿该含水层,涌水量很小,富水性差,水患威胁不大;位于井底车场下部的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上段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较好,岩溶裂隙较发育且不均匀,水力联系不均一,该含水层是井底车场施工时主要水患威胁之一。但2号煤层与k3灰岩之间的隔水层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阻断了下部岩溶含水层与井底车场之间的水力联系。在无断裂构造导通的情况下,井底车场与下部岩溶含水层一般不会发生水力联系。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西的单斜构造,井田内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陷落柱。地质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不大。
但由于附近矿井以往一直在浅部开采,开采时间长,在井下采空区会有一定的积水。因此采空区积水是井底车场施工时主要水患威胁之一。在井底车场掘进过程中,务必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第三节瓦斯地质
根据该矿《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等资料显示,该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06m3/t,绝对涌出量为2.18 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1.03m3/t,绝对涌出量为1.52 m3/min,为低瓦斯矿井。但随着掘进工作面的不断增加及推进延伸,瓦斯含量会逐步增加。井底车场施工期间,必须加强通风管理及瓦斯检测检查工作,严格执行“一通三防”制度。
第三章巷道布置情况
第一节巷道简述
井底车场总长372.522米,形状为环形绕道,由副立井井筒、副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1#交岔点、2#交岔点连接;截止到2011年8月9日8点现已经掘进了352.522米,剩余20米(详见附图),巷道断面为井底车场2-2断面,荒宽3600mm,净宽3400mm,净宽3300mm,S掘进=11.64m2 ,S净=9.98m2,2#交岔点位置已经开口7m,现已停止掘进,只通风排放瓦斯。
第二节巷道中腰线布置
施工中由工程技术科提供中、腰线,施工严格按所提供的中、腰线掘进施工。
第四章巷道支护
第一节支护设计
顶部锚索+金属网+喷砼支护,墙部锚杆+金属网+喷砼支护,喷厚为100mm,喷砼强度等级为C20,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新鲜水泥,砂子采用纯净的中粗河砂,,碎石为3~5mm的坚硬米石。锚杆采用20mm×2000mm螺纹钢筋树脂锚杆,锚杆托盘为150mm×150mm×10mm钢板托盘,使用型号为CK2340型和K2360型树脂锚固剂各一卷,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杆由锚梁连接;锚索采用17.8mm的钢绞线加工制作,长度为9m,使用型号CK2360型树脂锚固剂一卷,K2360型树脂锚固剂两卷,锚索托板采用规格为400mm×400mm×12mm的钢板制作,锚索间距为1m,排距为0.7m;金属网采用Φ6.5圆钢焊制的方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