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问题是近年来会计领域一个富有挑战的热点问题。2006
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明确了公允价值的
计量属性,使会计计量更加符合决策有用观和全面收益观的要求,更能够如实反映
交易的经济实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因公允价值所需估计较多,其可
靠性一直遭到质疑,1998年我国首次引进公允价值概念以来的盈余管理案例仍历
历在目。虽然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我
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为防止公允价值再度被滥用操纵利润,严格限定了公允价值
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将“能够可靠地计量”作为一切会计要素适用公允价值的前
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
场信息评价的计量属性,由于我国市场环境还不十分健全和完善,实务中公允价
值的操作也存在较多模糊之处,客观上可能会再度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
鉴于公允价值最早的应用源于金融工具的蓬勃发展,银行业公允价值计量项
目较多,尤其是国有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公允价值的应用更为成熟,故选取四家
银行为样本就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盈余管理的表现和影响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理
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比较四家银行在新准则实施后2007、2008、2009三年的
年报数据,得出样本银行在金融工具、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存在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盈余管理行为且对利润影响相对
较大的结论。总结出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管理盈余方式有三:利用准则中的公
允价值模糊概念管理盈余、利用市场环境不健全管理盈余、利用投资工具的投资
特性管理盈余。最后,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
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