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广东省东莞花园会展酒店 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广东省东莞市 调研时间:06年11月15日——16日 调研单位:海航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拓展部 调研人员:陈绍中、徐燕玲 日期 : 07年1月16日 东莞简介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东莞历史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天的东莞已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是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 1.位置·范围·面积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 -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清溪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西间。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2.气候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 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1996年, 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 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最多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3.人口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增长基本稳定。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62‰,死亡率为4.60‰,自然增长率为6.02‰,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65.65万人,比上年增加3.68万人。外来暂住人口584.9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劳动就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450元提高到574元。2005年全市非农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10639元,比上年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53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4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和5.9%。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68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食品支出6035元,增长19.7%;交通通讯支出7482元,增长50.4%;娱乐文教服务支出3205元,增长19.9%;居住消费支出1242元。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14台、移动电话294部、摩托车160辆、家用汽车42辆、空调器264台、彩电200台、影碟机126台、录放像机26台、组合音响72套、微波炉82台、洗衣机110台、电冰箱124台、吸尘器20台、摄像机18架、照相机102架、钢琴16架、健身器材26套;自来水独用率为100%,液化石油气独用率为100%。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总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人均居住使用面积42.68平方米,每户家庭独用厨房,独用卫生间。 4.工业经济 2005年,东莞市生产总值达2182.44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全省快6.8个百分点,是珠三角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工业总产值达4422亿元,同比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1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全省快2.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7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出口总额40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2.08亿元,同比增长31.4%,比全省快15.1个百分点,位居珠三角地区首位。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东莞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12.8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1.77亿元,同比增长23.2%,比全省高6.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