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保险 > 保险产品 > 重疾险 > 保险营销重疾险认知影响理念宣导片成人版25页PPTX

保险营销重疾险认知影响理念宣导片成人版25页PPTX

钢结构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264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X(25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8/13(发布于广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重疾险理念宣导片-成人版

我叫小惠,今年35岁,一个大厂的视频剪辑师,同时也是一个抗癌2年的胃癌患者。 在影视剧里,年轻患癌的主人公们往往会放下一切世俗压力,去追寻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不再思虑柴米油盐。 但现实中,年轻的患癌者大多和我一样,背负着家庭责任和期待,承受着巨大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必须继续为生活奔波。「带癌上班」成了一种并不少见的选择。
本课件中所使用案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从2022年8月中旬开始做化疗,一直到2023年2月才结束。 治疗了四五个月,我发现病情稳定了,身体上也不疼了,能正常生活,我就又回去上班了。 没有人觉得你生了病就应该辞职,就要去周游世界。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必须为身边人活着。网上那种生了病,立刻辞职,全世界旅游的,真的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我这样,咬紧牙关继续生活。
很多时候,癌症没有那么可怕。我们被影视作品误导,好像沾了癌症就必死无疑,其实不一定。 虽然我目前身体几乎没有什么症状了,但癌症在医学上是五年不复发才算治愈。所以在这5年内,我要在不累着自己的情况下,去养活自己。以后的生活、养病等等一切都是需要钱的,不可能因为谁生病了,天上就会掉下来钱。
今天我来复查,医生一直再跟我强调五年存活率的问题,让我不要过度劳累,要多在家修养。 可生病之后治疗花费只是一部分,养病、养身体的开销也不小。食物要比以前健康,食材的品质也要提升。为了增强免疫力,还要吃一些保健品、补剂,这些都得自己赚。这就意味着我要继续的工作。
患病后其实爸妈不同意我出门工作,他们希望我能在家休息,但我不想我生病给父母带来太大的压力。 我做一些基础的治疗,花费就要十几万,还需要吃一些药,很多药医保没办法报销,有种药一个月就要4000块。化疗期间我还需要打升白针,一针1600块,化疗一次打两针。 我父母暂时还有点积蓄,但等他们年纪再大一点呢?我以后也还有那么长的人生。我都不敢想我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所以我必须要继续工作,能减轻父母一点负担就减轻一点。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病友跟我提起了重大疾病保险和百万医疗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既可以弥补患病期间需要付出的巨额费用、又能提供患病后的长期康复和护理费用,还能有效弥补因为重疾无法工作而产生的收入损失。 百万医疗险:属于实报实销,作为社保的补充,用于提升保障范围和治疗品质。 如果当时我能够提前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和百万医疗保险,用来转移未来可能面临的疾病风险。 那可能即使生病了我也能够安心的养病,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的问题了。
什么是重大疾病
病情严重 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 正常工作与生活。
治疗花费巨大 需要进行较为 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重疾之所以被称为重疾,除了病情严重,危及生命以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花费巨大,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重大疾病存在的不正确的认知
错误认知1:自己身体健康,得重疾的概率很小 正确认知:重疾的发病率其实很高,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于100% 根据原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非养老类业务一表》以及《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按照精算模型进行推算,人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72.17%,一生罹患重疾绝非小概率事件。 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常的熬夜、加班、应酬、缺乏运动、久坐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也是导致重大疾病发病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错误认知2:一旦得了重疾,未来的生活就完了 正确认知: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疾治愈率在逐年提高,前提是有足够的金钱来支撑 重大疾病治愈率高: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是非常先进的,病情非常严重并不代表得了重疾就一定会死,在我国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大部分重疾的治愈率都可以达到80%以上。患上重大疾病后并不是代表的是死亡,只要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就有很大的治愈的希望。 重大疾病治疗费高:虽然重大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关键时刻你拿不出足够的钱。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最贵的床不是迪拜酒店七星级的床,而是医院ICU的床。
资料来源:摘自中国精算师协会《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重大疾病对收入的影响
我们的财富逐步积累。
但风险一旦降临,我们不但需要动用储蓄来支付医疗治养费用,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有可能中断或减少。 疾病治疗时 医疗花费 收入损失 康复费
疾病稳定后 收入减少 后期的治疗、康复
平安无事时
重疾突发时
重疾导致的损失
风险
重疾保险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份重疾险不是保险公司发明的, 而是一位来自南非的医生—马里尤斯?巴纳德发明的。
——重疾险创始人 南非心脏外科医生Dr.Barnard
在20世纪的南非,有两兄弟,哥哥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和弟弟马里尤斯·巴纳德,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心脏外科医生。 1967年11月3日,马里尤斯协助哥哥克里斯蒂安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此后,他们不断累积经验,手术成功率渐渐提升。作为心脏外科的权威,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但是,每年仍有无数生命在他眼皮底下消逝,无力拯救。这就要说到他难以忘记的一位女病人。
资料来源:百度
重疾保险的起源
资料来源:百度
1981年的一天,有一位女士来到马里尤斯医生的诊所。她当时34岁,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带着两个孩子。她很消瘦、疲劳、多汗和咳嗽,身体状况不好。 检查发现,她得了早期肺癌。马里尤斯医生通过手术切除了病变的肺叶,对她说“这次的手术非常的成功,你回去后做好后续治疗,好好的休息。目前你就像没有得过这个病,会像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重疾保险的起源
资料来源:百度
两年后,巴纳德再次见到了她。她看起来瘦弱,疲劳,脸色苍白,呼吸急迫,带着一阵死亡的气息。巴纳德很着急地问她:”你为什么不早点来见我啊?”她的声音充满了悲哀,说:“我很忙,我刚刚从我的工作岗位走开。”术后,她本应好好休养,但是因为治病花费巨大,还要挣钱抚养两个孩子。无奈之下,她只好一出院就马上开始工作了。 理由很简单,她需要钱。她带着两个孩子,每天都会有支出,租金、教育、食物……她不能休息,否则全家都没法活。可是她不休息,后果就是癌细胞严重扩散,她也没法活。两个月后,她就去世了。巴纳德医生了解到,这位女士生前买了人寿保险。她的两个孩子能拿到一笔理赔金,可以继续存活下去。可是,他们的妈妈永远回不来了。巴纳德就想,为什么这笔钱不能在她活着的时候就拿到?
重疾保险的起源
资料来源:百度
这位女士的去世给了马里尤斯医生很大的触动,在此后与患者的交往中,马里尤斯医生发现,因为手术花费和工作收入丧失,大部分患者的家庭财务状况已经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后续康复治疗。加上要为家庭经济而奔走,即便病人熬过了两年的器官排斥,没过几年也去世了。 医生让病人的“身体”活了下来,但没想到,病人在“财务”上却已经死了。为了维系生活,即使身体还没康复,他们也要拼命工作。劳累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很容易再次被病魔俘获。财务上的死亡,迟早会导致身体死亡。那能不能有一种保险,可以在财务上拯救他们呢?巴纳德日思夜想,就想到了重疾险。他希望这种保险,可以让重病患者暂时不用工作,好好休养,真正地活下去。 巴纳德深刻地意识到:“医生可以拯救病人的生命,却耗费了他们的积蓄。”“人们需要保险的原因不但是因为将会死亡,而是因为要活下去。今天的患者有更大的机会在患严重疾病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一名医生可以医治一个人身体上的创伤,但只有保险公司能医治他经济上的创伤。” 重疾险诞生的初衷,就是想让那些罹患重病的人,能够拿到一笔钱,安心养病。
配置重疾保险的意义
资料来源:摘自中国精算师协会《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重大疾病保险在1983年诞生,距今仅仅发展了41年,却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险种。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重疾险较好地契合了人们的健康需求,3年后,重疾险陆续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引入并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我国大陆也引入了重疾险,截至目前,重疾险已发展成为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保障型产品之一。
重大疾病保险,简而言之就是以罹患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一种疾病保险。也就是说,只要被保险人罹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即可获得一次性赔付,赔付金额等于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与保险公司事先约定好的保险金额。 重疾险与被保险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发生多少、是否从其他渠道获得补偿无关。 巴纳德医生说:“每个人都需要保险,不是因为我们要离开,而是因为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因此,就产生了设计一种保险产品的想法,它能够解决病人在被确诊重大疾病的时候能够一笔保险金来作为治病的费用,而不是等到身故以后才获得赔付”
重疾一旦发生 损失程度可能超出你的认知
二线治疗 和一线相比,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可能劣于一线,又或是副作用偏大,又或是价格偏高
选重疾治疗方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的疗效,结合考虑价格,选择使用不同治疗方案。
三线: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局限性: 1、适用病种和人群相对有限 2、价格相对昂贵 靶向药的局限性: 1、国外新药国内无法及时同步 2、出去医治价格昂贵
三线治疗 一般到三线治疗时,可选择的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会越少
二线:(精准)放疗、(换方案)化疗、靶向治疗 靶向药的局限性: 1、不是每种癌症都有靶向药 2、价格相对昂贵 精准放疗局限性: 1、副作用小,但费用较高
一线治疗 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相对更容易进入医保目录
一线:手术、放疗、化疗、(部分)靶向治疗 手术的局限性: 1、晚期患者大部分不适用 2、恢复周期长伤口易感染 放疗的局限性: 1、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 2、普通放疗对身体伤害较大,恢复较慢 化疗的局限性: 1、同时杀死正常组织细胞,对人体副作用较大 2、不适用所有肿瘤 3、很难百分百根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