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基本现状
2000年,中国移动电话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1998年位于中国移动电话前三强的市场集中度在90%以上,1999年为82.7%,而2000年下降到72.7%;从品牌占有率来看,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为31.1%,诺基亚为26.9%,排在第三位的依然是爱立信,市场份额为14.7%。占有率排在第四至第七位的分别是西门子(8.9%)、三星(5.4%)、飞利浦(3.6%)、松下(2.1%)。国产手机方面,处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波导(0.8%)、科健(0.6%)、海尔(0.5%)。国产品牌同国外品牌相比,差距较大。为了扶持国产品牌的发展,2000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支持、鼓励,以引导国产手机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把移动产业的发展列入国家指导性计划,以促进移动通信产品的技术转让。对外资手机厂商,要求在中国生产的手机,出口比例在60%以上;在2001年底之前,零部件国产化按金额计算要达到50%以上。2001年年年底手机市场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20%。预计,在今后几年当中,移动电话市场集中度将持续下降。国外品牌的国产化率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国内品牌的占有率将微升。
2001前三季度年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情况
单位:万部
单位名称
累计销售
增长%
出口数量
北京诺基亚
1222.3
85.3
746.8
摩托罗拉(中国)
1106.1
24
377.8
东莞诺基亚
857.17
109.3
586.34
上海广电(西门子)
649.13
182.8
294.49
杭州东信
324.78
34.4
143.72
北京爱立信
311.21
48.4
194.3
熊猫电子(爱立信)
227.05
63.4
91.54
宁波波导
187
306.5
上海大霸
16.68
14
飞利浦桑达
163.9
18.1
31.2
阿尔卡特苏州
108.35
67.6
31.11
海尔集团公司
93.48
31.85
中国科健
90.7
北京松下
72.9
47.1
22.6
TCL集团
62.72
523.5
深圳市中兴通讯
54
64.6
康佳集团
45.32
58.9
厦门华侨电子
43.1
104.3
北京中菱(三菱)
32.4
72.7
18.06
北京索鸿
28.9
131
0.93
浙江东方通信
25.3
58.1
厦门中桥
22.72
224.6
9.14
首信集团
11.25
天时达移动(乐华)
21
1.37
广州南方高科433.3
厦新电子
9.74
武汉NEC中原-26.7
2.19
深圳国威(托普)
3.97
55
71.4
中电通信(飞利浦)
1.7
信息产业部合计
5819.87
74.6
2597.44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
附:2001年中国手机厂商前三名手机销量、产能、销售收入
销售量产能销售收入
波导240万台300万台32亿元
TCL150万台300万台30亿元
科健135万台25亿元
二、中国CDMA手机厂商情况分析
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上马,为民族通信制造企业带来了机会。2001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了19家CDMA手机生产企业,并将生产牌照中的18张给了国产手机厂家。摩托罗拉是唯一的一家外资企业。
同时,中国CDMA的手机市场又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根据安邦公司的统计,国内的CDMA手机生产产能已经超过3000万支/年。其中,仅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海信集团和摩托罗拉中国的产能就已经超过了1250万支/年。三家公司的产能超过中国联通CDMA一期容量100万支,过剩近8.7%。
从国内对CDMA手机的需求看,按照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规划,一期工程容量将可以满足1515万户的入网需求,工程完工后,将在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漫游,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国际漫游。但是,这个看似十分庞大的数字,对手机制造商来说,并不会带来很多的利益,毕竟当年将仅开通30%~40%。
在可能形成对我国CDMA手机需求的出口方面,似乎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中国联通就表示,中国是全世界惟一使用“机卡分离”手机的国家,所以国外的水货进不来,假货也没有。表面上看,这可以形成壁垒阻止从国外进口手机,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无疑堵死了中国CDMA手机制造商的出口之路,他们的生命已经完全和中国CDMA市场绑在一起了。
下面是目前19家CDMA生产厂家的基本情况:
从家电市场直接入手CDMA手机的海信,可谓下了一个大的赌注,海信集团副总裁表示,在这个项目上已投资逾5亿元。海信对此显得很自信,称第一年“产量达到100万台”。TCL和厦华在这个大家趋之若鹜的项目上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虽然技术方面的筹备和设计研发已在进行当中,样机都已基本成型,但大的投资和生产都还处在图纸阶段。人们可以看见,在GSM和CDMA上国内各厂商基本可以分为左中右三派,可以说都是脚踩两只船,不同的只是战略侧重点,毕竟,CDMA蕴含着谁也不愿舍弃的希望。
(一)坚决支持的手机厂商
以海信、中兴等为代表的坚决拥护派早在CDMA网络开通之前就已经声势浩大地推出了全新的CDMA手机产品。它们一般都是GSM手机市场的迟到者,在手机生产上还没有一个好的信誉,寄希望凭借CDMA能一炮走红,但作为一个新进入者,用户是否会选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1、摩托罗拉
19家CDMA指定生产企业中惟一一家外商。2001年12月14日,摩托罗拉上市的首款机卡分离CDMA手机V8060便出自其与东方通信的合资厂。
该厂年产700万部CDMA手机,联通网络开通后,V8060大规模上市。据摩托罗拉个人通讯部总经理周晓阳称,V8060是联通CDMA网络试用阶段的主要手机品牌,能占国内80%以上份额。而且不同档次的CDMA手机摩托罗拉将在2002年陆续推出。2002年,摩托罗拉将配合中国联通在全国进行CDMA网络服务推广活动,推出一系列功能丰富、设计时尚的CDMA手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摩托罗拉基于在CDMA上积蓄多年等待爆发的实力以及国产化率达到65%的事实,放言要在这个市场里重夺霸主地位,并率先签下了中国首批200万部CDMA手机分销协议。
2、海信
2001年11月21日,年产量100万部的海信CDMA手机生产线正式投产,为联通网络开通供应手机。董事长周厚健对CDMA寄予了厚望:“新一代数字手机将成为海信的重点支柱产品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家电市场直接入手CDMA手机的海信,可谓下了一个大的赌注,海信集团副总裁表示,在这个项目上已投资逾5亿元。海信对此显得很自信,称第一年“产量达到100万台”。
海信一次性投资了近5亿打造CDMA,这对总资产有25亿的海信来说,多少有些疯狂。海信第一年的产量预计达到100万台,根据联通的发展,未来5年市场的发展能够达到5000个亿,如果海信能够做到8%就不得了了,就是400个亿。目前,海信已在全国建立了17个销售中心,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采购了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制造检测设备。
从2001年10月以来,海信已经生产了几万部CDMA手机,“全部在蜂星手里蓄势待发”。上海蜂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海信CDMA手机的零售商,据称海信首期提供的8000部CDMA手机已销售一空。
海信说单是联通CDMA手机正式放号的今年1月,在上海市场就被联通采购了600部CDMA手机。
海信的目标是在中国率先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实力最大的通讯信息产业集团,打造国内移动通信第一品牌。海信进军CDMA及通讯信息产业领域,绝不是仅立足于中国市场,而是立足于全球市场。海信的优势有: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后续技术支撑,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作为国内电子产品的知名企业,拥有成功的产品市场运作能力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还建立起一套广泛、灵活的市场营销体系,在全国设有20个区域营销中心和1200多个产品专卖店、代营店,形成了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同时,海信还具有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广泛而良好的用户基础。同时海信在与美国、日本等国外通信公司高起点的合作并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完善海信CDMA开发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为高技术的海信CDMA移动电话不断的投入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中兴通讯
2001年3月12日,中兴ZTE802机卡分离CDMA手机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是国产CDMA手机拿到的首张入网证。目前,中兴CDMA手机已进入生产阶段,2001年中兴ZTE802、ZTE805等CDMA制式的手机已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