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走出质量管理误区 误区一:
产品质量是生产部门的事;
质量问题都是生产现场工人造成的; 计数器设计的例子
某印染厂质量责任制度(参见下页表)
80/20原则
老同学的磨床厂 某厂疵品质量责任处罚明细表部门: 20 年 月日 误区二、质量属于技术问题,不是管理问题 管理部门质量问题:
销售部:订单签错;
财务部:开错发票;货款未能及时汇出
人力资源部: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设备科:设备不配套
采购部:材料采购错
办公室:文件打印错 成本、交货期、服务、环境都是质量问题 误区三、优质产品是检验出来的 破窗理论
(自行车乱停) 案例:
海尔的漏检事件
布匹浅改深再用 重视设计/制造质量
加强过程监督
(校园路面) 误区四、通过ISO认证,质量肯定没问题 企业的务虚现象:
广告形式
交易法码
质量管理的主要成就
品质管理=ISO9000
例子:
某公司ISO9000认证
SA8000认证整改 企业家感言:
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就如同有了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但不按此方法锻炼身体或不按医嘱吃药,也只是一时健康,日久天长其结果仍是病魔缠身,不能健康发展,从而断送其生命。 60分万岁 误区五、质量标准只用于产品检验与员工考核 订有标准或目标,但工作时却忘在一边。(X)
保证每项工作都按标准一次做好。 (√)
事后检查缺点,改正缺点。(X)
事先制定工作标准,以防出现缺陷。(√)
对待质量达标尽力而为。(X)
质量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根据主观判断衡量质量损失。(X)
按质量成本衡量工作质量。(√) 举例:小孩子买菜;
两个小孩比赛
办公用品的领用
仓库领料制度 误区六、产品只要有人买,即使不合格,也应该销售,以增加企业收入 区别对待:
有缺陷的不合格品:返工、返修、降级、报废。
轻微不合格(不造成产品缺陷):适当让步处置。
让步处置方式不宜常用.
印花厂产品质量事故:
找借口,说服顾客接收货物 海信:
市场销售再火爆,提货的人再急,质检员不能急,宁可丧失暂时的份额,也不允许让质量破坏长远的市场。 误区七、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监督、检查,处理质量问题 提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重点是对工作不断完善与改进.(现场、现物、现实——三现意识) 当出现质量问题时,总是说:
“我以为...”
“我以前一直是这样干的”;
“×××让我这样做的”
“标准降低一点没关系”
“修一修,还是可以卖出去的”
“这种事为什么不去问其他部门的领导?” 误区八、出现质量问题时总是找借口辩解 笔记本电脑进水 误区九、工作好坏领导说了算 “领导说我做得不错”、“上司交办的工作都做完了”、“目标圆满完成了”
——仅让上司满意是不够的。
“我已经尽到了责任”、“我做了我份内的事”、“该我做的我已经做了,不该我做的,我也做了不少”。
——做得好不好,应由你的顾客说了算 只有让其他部门和人也满意了,才算你“尽到了责任”
所有客户满意是你工作优劣的标准 奇怪的上下班现象 误区十、工作“差不多”就行了,“零缺陷”是不可能的 人们对商品、服务、环境中的任何细小问题或不足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作为消费者时,特别挑疵;
如:购物、餐饮、乘车、看电影等。
而作为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时,差不多就行了,经常要求别人接受。
如:出现疵品、废品;工作出错、拖期等。 误区十一、服务性工作难以量化,无法设立质量标准 生产性工作:操作规程、时间定额、劳动定额、产品技术标准等;
——按标准执行,按标准考核
服务性工作:产品无形性、工作场所不确定性、工作内容灵活性等特点。
——增加满意度,实现体验价值。由顾客评价 三、树立新型质量观 【管理名言】
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忽视质量的企业无异于自杀。
把质量意识注入员工的血脉。 质量诠释:
好的质量应该让顾客满意,甚至还要让顾客达到愉悦。 物质层 新型质量价值观: 制度层 精神层 零缺陷理念 【管理哲理】 成功的企业居首位的并不是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工艺技术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强有力的质量文化。 零缺陷理念——“八零工厂” 亏损为零——最佳的推销员
不良为零——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
浪费为零——节约能手
故障为零——交货期的保证
切换产品时间为零——提高效率的前提
事故为零——安全生产的保证
投诉为零——标准化的推动者
缺勤为零——快乐岗位的创造者
举例:海尔OEC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 如何理解顾客的真正含义: 让顾客满意的新解释: 让领导放心;
——使领导产生一天不在不会乱的感觉。
让同事或其他部门满意;
——不提供质量不合格产品或服务。
让外界对企业产生好感。
——不在后面说企业的坏话,始终维护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