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IT > IT管理 > IT规划 > 进才中学校园网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doc 39).rar

进才中学校园网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doc 39).rar

资料大小:5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39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7/3/1(发布于湖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进才中学校园网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doc 39).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目录
1.前言 3
1.1时代背景介绍 3
1.2研究开发背景介绍 5
2.需求分析 6
2.1 总体需求 6
2.2 应用需求 7
3. 系统开发原则 9
4.系统功能介绍 11
4.1 学校日常管理系统 11
4.1.1 校长办公子系统 11
4.1.2 校务管理子系统 12
4.1.3 总务管理子系统 12
4.1.4 学籍管理子系统 13
4.1.5排课管理子系统 13
4.1.6 选课管理子系统 14
4.1.7考务管理子系统 14
4.1.8成绩管理子系统 14
4.1.9 学生住宿管理 15
4.1.10 卫生管理子系统 15
4.1.11 奖学金管理子系统 15
4.1.12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 16
4.1.13 财产管理子系统 16
4.1.14政教管理子系统 16
4.1.15 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 17
4.1.16教科研管理子系统 18
4.2网上教学系统 18
4.2.1网校课程与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 19
4.2.2网校课件、试题管理子系统 20
4.2.3教师教案、试题生成平台 20
4.2.4 远程教学系统 21
4.2.5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 21
4.2.6网校电子公告板(BBS) 22
4.2.7校园实时讨论区(Chat) 22
4.2.8网校系统管理子系统 22
4.3图书馆管理子系统 23
4.3.1子系统系统概述 23
4.3.2模块划分 24
4.4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 26
4.4.1 视频点播系统(VOD) 26
4.4.2多媒体、语音教室系统 29
4.4.3多媒体阅览室 31
4.5 网络上的办公自动化 32
4.6网上通用查询系统 33
学校管理部分查询 33
学生、家长信息查询 33
图书信息查询 33
IC卡系统查询(消费查询…) 33
4.7 IC卡校园一卡通系统 34
【后台管理系统】 34
【前台应用系统】 34
5.系统建设、维护及人员培训 36
5.1系统建设 36
5.2系统维护 36
5.3人员培训 37
附1. XX大学网络与信息工程中心已经完成部分项目: 40
附2.XX大学校园网简介 42
『XX大学校园网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与ATM相关层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Ethernet 和TCP/IP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管理及安全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我们都致力推进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

1.前言
1.1 时代背景介绍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九十年代,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下,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今,不仅计算机已经和网络紧密结合,整个社会都不可能脱离网络而存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也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而迅速改变。

在这一时代的大背景下,单纯的依靠现有的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21世纪的教育面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都要有所革新。将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手段,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符合。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势在必行的。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核心部分,是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崭新的技术门类——现代信息技术。既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即时传输,远程传送的优点,又具有声音、图像、文字同步传输,形象生动、存储方便和多次反复使用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而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必须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是实施终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今后的社会是终生教育的社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具备适应新世纪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将会成为现代化社会的“功能性文盲”。而且,未来社会中,人们的职业变动也会变得更加频繁,学会求知,学会除书本外,在计算机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充分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受教育学习手段。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界,与各行各业相比,应更早地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让我们的学生更早地、更快地接受这种教育,将来可以更好地适合社会,具备自我获取终生教育的能力。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质量。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投入和学校的建设上关心中小学教育,更要关心学校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坚决纠正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工作好坏唯一指标的做法。”这是副市长周慕尧在上海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快速、高效的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学生掌握现代化学习与工作手段的要求。因此,学校校园网的有无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也宣布:“加快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用3年时间,以建网、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