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钢筋施工技术交底
1、钢筋绑扎
⑴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绑扎铁丝:20~22号火烧丝;垫块:采用塑料垫块;双层钢筋现浇楼板,均应加马凳。
2)主要机具:钢筋钩子、钢筋扳子、小撬棍、脚手架、钢丝刷、绑扎架、断火烧丝铡刀、粉笔、运输工具。
3)作业条件及技术准备
① 审图把关,确定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如:若钢筋过密,要提前放样,如梁柱节点、剪力墙的门窗洞口等;悬挑构件的绑扎、钢筋接头的控制等;抗震结构的要求,如加强区、箍筋加密区、边跨柱头等。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② 加工配制好的钢筋,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部加垫木堆放。
③ 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
④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⑤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好柱、墙的轴线及外皮尺寸线。
⑥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
⑦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⑧ 模板安装完办理预检,并清理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⑨ 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4)钢筋的进场验收和检验
①进场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识,证明资料齐全,并与所用工程材料单数量及型号相符。进场钢筋由项目物资部牵头组织验收,钢筋进场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力学性能检查。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钢筋端头保证平直,无弯曲。经监理检查合格后,见证取样、送试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必须退场,禁止使用。
② 现场验收与储存:钢筋出厂合格证明上填写的内容(工程名称、部位、试验编号、钢材规格等)必须与所附原材质量证明书、原材试验报告单相对应。对经调直处理钢筋如箍筋等,应搭设棚架,集中码放,防雨淋锈蚀。其它钢筋应架空分规格码放,其架空高度不小于10cm。钢筋码放场地应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码放钢筋应做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
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
① 首先严格按施工图纸设计的钢筋规格、型号、尺寸和形状做出钢筋下料单,并严格按钢筋下料单制作钢筋。
② 为保证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准确,可制作钢筋加工的定型卡具控制钢筋尺寸。
③ 钢筋弯曲:Ⅰ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圆弧弯曲D≥2.5d,平直部分长度≥10d;Ⅱ、Ⅲ级钢筋末端应做900弯折,Ⅱ级弯曲D≥4d,Ⅲ级弯曲D≥5d;弯起钢筋中间弯折处的直径D≮5d。
④ 箍筋的加工:箍筋末端弯钩1350,抗震结构箍筋末端平直段为10 d。
⑤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mm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弯起点高度 ±5mm
箍筋内净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