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无论是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或交往中,都将发挥其重要的工具作用。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收效却比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有一些可能尚不成熟的看法,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了,才会对学习产生渴望和热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呢?
1.课前激趣谈话,诱发学习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要创设情景,培养兴趣。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设计了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想去看看吗?”,然后,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这很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一文时,我采用课件出示詹天佑铜像,再开展激趣谈话: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就会看到这一铜像,你知道他会是谁呢?学生齐喊:“詹天佑”,教师板书课题,诱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很快就确定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样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有声有色的启发谈话,唤起了学生探索欲望,紧紧扣住了学生心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巧妙创设情境,唤起学习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入文本,把自己的生活情感融入文本角色。那么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等于是给语文课堂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让学生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形成对话。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疑问情境。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课时: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俩怎会有联系呢?有的说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还有的说除了爷爷和小树,还有其他吗等等,看来学生想知道的还真不少。我趁势说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这篇课文吧!于是学生都快乐地朗读起来,经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很快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细读课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也解决了相对深刻的问题,从中明白了“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的道理。
(2)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议论的情境。如学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借生日》这课,我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如果我们是小云,我们该怎么做?”我说这是触及本课中心主旨的一个问题,我们就展开小组讨论,再请同学来回答吧。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有学生抢着说:我也会像小云那样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有的说:这天我要多做一些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有的说:我要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