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国便利店市场调研咨询报告
便利店在中国的前景
概况
便利店在中国的前景
何谓便利店?
便利店英文简称CVS(Convenience Store),是一种用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该业态最早起源于美国,继而衍生出两个分支,即传统型便利店与加油站型便利店,前者在日本等亚洲诸国得以发展成熟,后者则在欧美地区较为盛行。
超市带来了第一波消费观念革命,而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又带来了第二波的消费观念革命。
随着快客、好邻居等便利店在北京街头的遍地开花,让我们熟知了便利店这种业态模式。由于便利店对消费者需求满足的便利性,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又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零售商业业态。? ???
中国的便利店现状
据“情报网“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便利店企业拥有门店数量18196个,便利店企业营业面积18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从业人员9.8万人,同比增长6.5%。便利店在上海发展最为迅速。2008年上海市内主要连锁便利店商品零售额61.5亿元,同比增长4.85%。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内主要连锁便利店商品零售额26亿元,同比微降1.85%。
便利店是一种与超市和百货店截然不同的业态,在中国的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亏损与争议在前行。尽管目前超市发退市了、罗森收缩了、7-11的战略调整了,但仍然难以阻止国内外零售大亨们掘金便利店行业或者进一步扩张的步伐。2008年年初Tesco试水Express便利店,并于去年年底已开出了6家店面;2009年4月,台湾统一集团携手7-11也正式登陆上海,并声称3年内将在上海开设165家门店,4年开始获利,5年内门店总数达到300家;即便是全球零售业老大的沃尔玛,也开始搅混水了,准备5年内在华开出1000家便利店。
便利店在中国是否还有市场?
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便利店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口数超过500万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二线城市深圳、苏州、无锡、杭州等,人均GDP均超过了3000美元。这就是说,上述城市不但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便利店的经济条件,而且市场空间非常大。
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以北京城区人口800万计算,北京至少需要2000家便利店,而据北京市商委统计,目前全北京的便利店为300多家,这样算下来平均每2万多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可以说,北京市的便利店市场并未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走访
“这小超市跟这挺方便的,家里临时需要点什么出来就能买到。”刚刚从一家“快客”走出来的刘阿姨我们说,手里的塑料袋里装着一瓶醋和一份报纸。刘阿姨所称的“小超市”,其实是位于小区门口的一家“快客”便利店。相对于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小店显得比较冷清,经营的商品多为食品饮料,也有一些日常用品和烟,唯有进门处待售的报纸,显示出一点便利店的味道。不远处还有一家差不多大小的便利店,经营模式大同小异,商品价格都比大卖场稍贵,而且都没有任何自有或自制商品。
在新闸路靠近延平路的罗森便利店,我们却看到另一种便利店的景象:倾斜式的冷藏柜可以自动整理排面;液晶电视不停播放着商品广告;三台收银机方便顾客快速结账;店内的装修非常漂亮,甚至还装有与公安联网的报警系统。
店里的人气也不错,经营的商品除了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外,最具特色的是有很多自制的快餐和热食。如“好炖”,类似中国的麻辣烫;盒饭,中餐日餐都有,品种多达6-7种,而且价格适中,口味很好;也有热气腾腾的包子、蒸饺,甚至还有油条、豆浆(永和)。开放式冰柜中有各种沙拉、寿司、饭团,品种多但价格都相当便宜,口味一点都不比一般的日本料理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