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A、工程概况
详见监理规划。
B、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公司队工程的特点、现场情况的了解。
3、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5、合同签订后,尚应根据合同、工程设计、监理规划等编制针对本工程的监理实施细则。
C、钢筋工程监理工作流程:
1、设计符合性审核。
2、原材料选择。
3、审查专项施工方案。
4、进场验收,比照样品,签认报验单报验。
5、巡查钢筋加工场地情况。
6、施工过程检查、验收,数据记录。
7、检验批报验,签认报验单。
8、施工质量竣工专项验收。
9、检查施工质量管理文件。
D、质量控制重点
根据监理规划及设计施工图纸。本工程钢筋分项质量控制重点为:
1、钢材的进场材质检验;
2、钢材的现场加工质量检验;
3、钢材的现场施工质量检验。
E、质量预控措施
按照《监理规划》所确定的质量控制要求,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原则是“预防为主,动态管理,跟踪监控”,以实现工程质量总目标。为此,在施工之前,监理人员应采取以下预控措施:
1、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纸,熟悉钢筋规格、布置及连接方式等情况,明确设计具体要求。
2、钢筋的进场检验。
2.1、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每批钢筋进行报验,填写报验单。监理应审核所报验的到场钢筋规格、形状、外观质量、数量、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是否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2.1.1、钢筋进场报验时,施工单位应提交进场钢筋出厂合格证及材质证明书及材料清单(可以是复印件,但须加盖供货单位公章)作为报验表附件。热轧钢筋出厂时,在每捆(盘)上都挂有不少于两个标牌,印有厂标、钢号、炉罐(批)号、直径等标记,并附有质量证明书。监理应重点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与材质检验证明书所记钢筋批号是否与报验钢筋相吻合,以及其力学指标和化学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建筑工程用热轧Ⅰ、Ⅱ级钢筋力学指标为:
Ⅰ级钢筋(φ):
强度标准值fyk=235N/mm2,弹性模量ES=2.1×105 N/mm2
化学成份及其含量为:C:0.14-0.22% Mn:0.35-0.65% Si:0.12-0.30%
P:≤0.045% S:≤0.050%
Ⅱ级钢筋(φ):
当直径d≤25mm时, fyk=335N/mm2,ES=2.0×105 N/mm2
当直径d=28-40mm时,fyk=315N/mm2,ES=2.0×105 N/mm2
化学成份及其含量为:20MnSi: C:0.17-0.25% Mn:1.20-1.60% Si:0.40-0.80% P:≤0.050% S:≤0.050% 20MnNb6: C:0.17-0.25% Mn:1.00-1.50% Si:≤0.17% P:≤0.050% S:≤0.050% No:≤0.050%
2.1.2、钢筋外观质量应检查其颜色是否异常,形状是否平直、无损伤、裂纹、油污、结疤、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等,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最大高度。对有锈蚀的钢筋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加工前进行除锈处理,锈蚀严重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清退出场,不得用于工程中。如钢筋颜色出现其他异常现象时,应注意检查其材质证明书中的化学成份是否符合要求;
2.1.3、进场钢筋报验时,施工单位应提供材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