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HRM > 人力资源 > 人力综合 > 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附件二)DOCX

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附件二)DOCX

安盟商务***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2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X(1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5/2/1(发布于江苏)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附件二)DOCX”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附件二:
XXXX中学教职工综合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形成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办好适合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评价对象、内容及权重
(一)任课教师评价
1.高考学科教师评价
①学生评价:20%
②教师互评:10%(年级组教师)
③学校评价:10%
④教学成绩评价:40%(1、工作量评价占20%,量化公式:实际工作量/标准工作量*20*100;2、发展度评价占20%)
⑤有形目标评价:20%
2.非高考学科教师评价
①学生评价:40%
②教师互评:10%(年级组教师)
③学校评价:30%(中层以上领导)
④有形目标评价:20%
(二)教辅人员评价
1.服务对象评价:40%(一线教师)
2.学校评价:30%(中层以上领导)
3.教辅人员互评:10%(全校教辅人员同时互评)
4.有形目标评价:20%
(三)、中层以上领导评价
1.教师评价40%
2.中层以上领导互评10%
3.有形目标评价20%
4.领导评价30%
三、结果应用
1.评价结果作为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2.评价结果作为学期综合奖励的依据。
3.中层领导的评价结果作为月津贴标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