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企业文化 > 现代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DOCX

现代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DOCX

fyicc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X(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2/22(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现代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DOCX”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现代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
企业文化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是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的反思开始的。
?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称雄令世界为之震惊,这让美国人大为尴尬。统计资料显示: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就为美国的4 倍;1980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0300 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 % ,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1981 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180 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令一向以世界经济领导者自居的美国大为吃惊。
??? 震惊之余,美国人不得不开始反思:日本经济为何能迅速崛起?它是凭借什么力量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呢?日本是一个岛国,陆地面积狭小,国内资源匮乏,而且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致命的打击。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几乎为零的国家,在短短不到20 年的时间里,不仅赶上了西方的发达国家,而且还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并直接威胁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其变化之快,令人不禁想摸清这背后的究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于20 世纪70 年代末以及80 年代初两度派了几十位经济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管理学家前往日本考察,这其中便有著名的《z 理论》 一书的作者威廉· 大内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的作者R · 帕斯尔以及A · 阿索斯。
??? 考察的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也不是物力、财力匾乏,而是因为日本的管理更加先进。在对两国企业的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他们对管理丛林阶段的思想进行了反思,认为管理丛林阶段的理论存在以下缺陷。
?
??? ( l )忽视了人和人的感情因素
??? 在管理丛林阶段,人们普遍重视物的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这个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学理论,没有说明怎样才能使人感到工作有意义,未能说明如何给工作人员以一定的自主权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考虑怎样依靠广大企业员工的自觉性来控制产品的质量,也没有让管理者懂得怎样去与用户建立起真挚的感情,等等。总之,这是一种全然不顾错综复杂的人的因素,奉行所谓“用不着讨厌的人来操作机器”这种观点的错误倾向。过分强调理性因素,忽视了感情因素;崇拜逻辑与推理,贬低了直觉和热情的作用。
?
( 2 )忽视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
偏重吸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而忽视吸收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的另一重大缺陷。许多管理学家,把这个阶段称为“管理科学”阶段,并把它看成是泰罗“科学管理”的直接继续,而不是“行为科学阶段”的向前发展,西蒙认为这个阶段上的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在其原理上并无差异。如此抛开行为科学,导致了管理科学中“重理工轻文科”的倾向,这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
?
??? ( 3 )过分强调定量分析
??? 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中,强调定量分析已成为一种时尚。定量分析本来是一种科学工具,也是企业管理所不可缺少的,但是过分强凋定量分析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这种倾向会滋生保守主义,由于产量、成本比较容易进行定量分析,所以自然地容易受到重视;而不太容易进行定量分析的产品质量、服务理念以及尚不起眼的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则往往被忽视。
??? 这种倾向容易导致一种抽象无情的哲学。因为,数学定量分析往往把客观现实中生动活泼、人情趣味的成分抽去,总是只谈数字和重量,而很少谈到有血有肉的人,自然会导致见物不见人的局面。它往往把管理人员培养成爱作否定性判决的法官,因为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提出一种否定性论点,本来就比提出一种建设性意见容易得多。并且,这种倾向还会助长看不起试验的学风。精确的定量分析,当然是讨厌差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