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冲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交底DOC

冲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交底DOC

里头法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灌注桩 技术交底
资料大小:1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4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2/8(发布于河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冲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交底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2010年 2 月 1 日 表8
工 程 名 称
交底范围
施工员、质检员等
分项工程名称
冲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
交底内容:
1、场地平整后放线定桩位,定位后要在每个桩位中心点打入一条φ16×800mm的钢筋做桩位标记,并用混凝土固定好。桩位放线后会同有关人员对轴线桩位进行复核,并办好复核记录签证。轴线桩位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2、护筒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⑴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埋设护筒的坑不要太大。坑挖好后,将坑底整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防止填土时护筒位置偏移。护筒埋好后应复核校正,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应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
⑵护筒的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保持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
3、作护壁和排渣用的泥浆,其制作及其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在粘性土中成孔时应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循环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
⑵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应制备泥浆,或在孔中投入泥团造浆,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1.3。
⑶在砂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应加大至1.3~1.5。
⑷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小于90%。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
4、泥浆池沉淀池的池面标高应比护筒低0.5~1m,以利泥浆回流畅顺。泥浆池和沉淀池的位置要合理布局,不得妨碍吊机和钻机行走。泥浆池的容量为每孔的排渣量,沉淀池的容量应为每孔排渣量的1.5~2倍。
5、应派专人清除泥浆沟槽的沉淀物,保证不淤塞。沉淀池及泥浆池的沉积物应经常清除,多余的泥浆要及时排出基坑。
6、采用十字形冲击钻头。冲击钻头必须设置打捞环。
7、冲击成孔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淤泥、松散细砂等软弱土层,可加黏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孔壁,保证护筒的稳定。
⑵必须保证泥浆的供给,使孔内浆液稳定。
⑶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和岩层中钻进时,可按表1的施工要点进行。
钻(冲)孔灌注桩施工要点 表1
适用土层
施工要点
效 果
在护筒刃脚下2m以内
小冲程1m左右,泥浆比重1.2~1.5,软弱层投入黏土块夹小片石
造成坚实孔壁
黏土或粉质黏土层
中小冲程1~2m,泵入清水或稀泥浆,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
提高钻进效率
粉砂或中粗砂层
中冲程1~3m,泥浆比重1.2~1.5,投入黏土块,勤冲勤掏渣。
反复冲击,造成坚实孔壁,防止坍孔。
砂卵石层
中、高冲程2~3m,泥浆比重1.3~1.5,投入黏土块,勤掏渣。
提高钻进效率
基岩
高冲程3~4m,泥浆比重1.3左右,勤掏渣。
加大冲击能量,提高钻进效率。
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钻
小冲程反复冲击,加黏土块夹小块石,泥浆比重1.3~1.5。
造成坚实孔壁
⑷开始钻基岩时应采用大冲程、低频率冲击,如发现钻孔偏斜,应立即回填片石至偏孔处上部0.3~0.5M,重新钻进。
⑸遇弧石时可适当抛填硬度相似的片石,用重锤冲击,或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弧石击碎挤入孔壁。
⑹必须准确控制松绳长度,避免打空锤。一般不宜用高冲程,以免扰动孔壁,引起坍孔、扩孔或卡钻事故。
⑺应经常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卡扣松紧程度、转向装置是否灵活,以免掉钻。
⑻应经常检查冲击钻头的磨损情况,如磨损过大,切削角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更换修理,以提高钻进效率和防止夹钻、卡钻等事故。
8、冲孔桩施工若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