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课题名称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拼读能力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时代背景、现存问题、研究的意义等)
在小学阶段能否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音拼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词汇积累、英语阅读等综合语言运用、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保持及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发展。目前的教学现状却恰恰忽略了该方面的培养,直接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持续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多数小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没能形成有效的拼读能力。目前我校英语课程从一年级开设,但经过六年的英语学习,到六年级毕业班时,在学习和记忆单词时仍然依靠视觉信息死记硬背单词中的字母序列,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更没能形成初步的拼读能力。
二是教师对语音教学存在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将语音教学和音标教学等同起来,认为语音能力的渗透就是要给学生大讲爆破音、唇齿音以及舌位等繁杂语音知识,要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所有的音标知识。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语音教学几乎不敢涉及,学生对语音知识的认识是片面的、零碎的、难以理解的虚无飘渺的事物。确实,音标学习是一个枯燥的、抽象的过程,如此系统的语音知识教学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与之相比,早期语音能力的渗透只是培养语音意识,而意识的培养可以在听说活动中得到发展。语音拼读能力的渗透可以从儿童刚接触英语的阶段就开始。
三是忽视语音准确的重要性。在单词教学课上,学生有较多单词读不准,如math读成/m?s/, quiet读成/kait/,但教师们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忽略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久而久之,学生便习惯了这种发音的方法。长期不解释来厉,造成思维混乱,也会给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是缺乏有效方法指导。有一部分教师理解拼读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不出有效的方法,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直到六年级,当音标的“形”出现了,由于学生在前几年的时间里没有进行语音意识的培养与语音能力的渗透,没有为音标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多数学生无法有效地把音标的音、形、义结合起来,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五是我们现行所使用的教材中对语音技巧训练及能力培养的编写较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的培养,对教师欠缺导向。如,我们使用的人教版PEP教材从四年级下册才开始教授语音知识。其次,教材中是从元音字母开始介绍语音知识的,随后介绍辅音或字母组合的发音,采用的是从个体到整体的原则。但语音能力的发展是遵循从大单位到小单位的顺序。而学生学习英语的初期阶段是语音发展的关键阶段。
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1、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4、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理论依据:
Phonics,即自然拼读法(又译字母拼读法)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语音的注音系统。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用借助音标,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解决单词不会读,无法拼的问题。美国学者Adams(1990)在Phonics Instruction for the Nineties里指出,出现在初级英语中的70%的单词在拼读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语音和字母间的对应关系相当稳定。孩子通常能通过Phonics拼出大约500个最常使用的词汇。
Phonics把英语的读写与拼写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按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读、拼写单词,并把拼读规律内化成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而中文的方块字基本上代表[语意]而非[语音],每个字的读音学习者几乎是靠记诵的方式死背下来,因此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