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车间绩效考核方案(草案)
一、目的
为了调动生产一线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贯彻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特制订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1、生产一线操作工(含装配人员);
2、生产一线新员工入职试用期实行计时工资制(不能上岗计件人员),试用期结束后实行计件工资制(试用期长短视员工上岗能力,一般为1至3个月,试用期按80元/天计)。
三、薪酬总额发放及控制原则
1、本方案薪资总额是指公司以自然月度为薪酬支付周期,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计件制岗位人员编制应根据核定产能设置,在员工完成劳动定额基础上,由生产部根据各工序定额、计件单价和员工个人当天产量核算其当天及月度计件工资额,并经生产部汇总、核对后由公司统一发放;
3、生产部于每月底计算、汇总当月计件工资总额。
四、员工薪酬构成及考核原则
1、计件制岗位薪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含工时补助)+产量考核+质量考核+其它考核(出勤、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等)
2、班组长薪资=本班当月平均工资+职务津贴(考核系数)
3、检验员薪资=车间平均工资*80%
4、仓管员薪资=车间平均工资*80%
5、为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对计件制岗位员工以产量、质量(废品率)和出勤、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等为依据实施计件考核工资,该部分上不封顶,具体考核原则如下:
(1)在员工平均每月完成174个劳动定额工时前提下,得基本工资(无锡市最低工资标准),剩余计件+计时工资总额纳入奖金。
(2)采购部成品库每月5日前提交、公布各成品入库报表,提供成品入库清单。
(3)人力资源部每月根据成品库月成品入库统计表核算生产车间月度工资总额,同时下发生产管理部。
(4)生产管理部及各车间根据各员工工时记录汇总表核算班组员工月工资。
(5)质量部出具生产车间质量考核细则,每月5日前向人力资源部出具质量考核,并出具奖罚人员、金额清单,同步车间公布。
(6)车间及安全员每月5日前出具劳动纪律、5S管理、出勤、安全等考核情况,并出具奖罚人员、金额清单,同步车间公布。
6、计时工资
仅适用于计件制岗位。当生产车间接受公司暂无计件标准的工作及其他临时突击性工作任务时,根据工价申请流程确定工时定额前提下,以计时工资形式填写工单。该部分在计件工资外单独报批,涉及加班加点部分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7、加班工资
仅适用于计件制岗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因生产任务紧迫而延时加班加点工作而又无法安排补休、调休的,则在完成劳动定额基础上,由公司按相关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8、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因病假、公假等原因履行请假手续的,可依公司相关规定享受带薪休假待遇。
五、管理职责
1、生产部门开具各班组的生产任务工单和材料领用单;
2、车间班组依据工单安排生产和领料,班组于每班结束前汇总本班组员工劳动工时,并按时上报生产部;
3、制造技术部负责标准工时的测算;
4、质检部门负责加工产品质量监测;
5、生产部负责根据工时单价及考勤记录计算出员工的计件工资、加班费、奖励、罚款等。
六、定义
1、工时单价:是指一个标准工时的价格。
2、劳动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或者是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即产量定额。
3、标准工时:是指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化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4、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或者一件成品的标准时间。
5、准备时间是指生产、技术部门规定的在正式生产以前所必需的调试、调模等加工准备时间。
6、标准消耗时间=工作安排时间+设备保养时间+5S
7、劳动定额完成率=实际完成数量/定额计划产量
七、数据统计/核实
1、班组长每天统计好各机台产量(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工序产品);
2、每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