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产 > 地产营销 > 房地产营销策划 > 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期设计方案文本-A20河溪坝还房设计说明DOC

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期设计方案文本-A20河溪坝还房设计说明DOC

etonsto***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2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5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1/18(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期设计方案文本-A20河溪坝还房设计说明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一、项目背景
基地现状
本项目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长沙东路与高新快线交汇处,用地面积为44414.89㎡(其中:A地块21438.27㎡;B地块22976.62㎡)。
规划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 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遵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土地使用 建筑管理)
甲方提供的地块红线地形图
二、规划原则
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改善居民的交通条件、扩大城区版图、提升城市品味,为原区域拆迁居民建设一个生态环保型住宅小区和配套完善相关的水、电等共用基础设施,使该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得到同步发展。本项目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组织实施,满足采光、通风要求。区内除布置满足交通、消防的道路和停车场外,均为绿化用地。主要建筑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项目所处的环境,处理好建筑、绿地、停车、交通以及同周围建筑的关系,使各复杂的功能分区的各个进出口巧妙分开、互不干扰。建筑形体与周围商业居住社区的空间关系是建设性契合。
整体性原则
小区用地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均需统一考虑与后期地块相互衔接、协调,形成整体,充分注意整体开发在配套共享、空间过渡及区域联系上的合理性。
崇尚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从营造高效的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科学地确定规划的指标和组织多层次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在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生态型的人居环境。
人工与自然有机结合原则
基于地块地理位置的特点,气候宜人,景观秀美,方案设计希望能尽量利用自然的景色,使住宅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向环境打开,把自然引入住宅。在建筑组群的人工肌理的处理上,充分考虑自然景观的朝向、地势的起伏,以实现最为有利的切入方式。充分尊重和利用原生态,精心设计,使整个居住小区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互相交融。同时提升地域和环境的内涵价值。
4、文化导入原则
营造居住区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内涵,并在功能配置、整体环境等方面均体现前瞻性和现代化特色,使文化与现代化达成有机的统一,营造充盈文化气息的人居环境。优化环境,提高品位。按照环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地形、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5、高起点、高标准原则
结合当今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与表达效果,吸收国内外现代先进的规划思想,结合该地段的地形条件,考虑住户的行为方式和人文特点,采用独特的总体对称布局结构形式。受气候以及日照间距的限制和影响,本项目采用通透的布局,根据地形特点,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形成风格独特,造型新颖,统一和谐的建筑群体与环境。
三、整体构思
简洁流畅的建筑肌理与自然宜人的景观环境的完美结合
在这一地块内,充分发掘和利用项目自身景观价值,建设项目内部视觉通廓。建筑的色彩组合,造型效果应该与周围环境协调。其总体规划布局和建筑构成不仅考虑园区居住环境和景观的品质,而且关注未来城市的整体之美和景观。整体规划强调结构的整体感,建筑布局在满足日照间距、尽可能获得最佳朝向的基础上,顺应地块边界以及河道机理不止,形成既分又合、变化丰富的空间形态。在基地内形成简洁流畅的建筑肌理与自然宜人的景观环境的完美结合。
绿地结合、错落有致的空间组合
总体规划中尽可能兼顾了本地块的周边环境,尤其注意项目建成后的周边景观以及社区人员的视觉效果。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地中的公建”和“公建中的绿地”两个手法营造两个中心,形成集中景观,有效利用土地,发挥投资潜能,突出21世纪居住社区的整体特色。
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居住的舒适与安全,建筑围绕中心景观布置,形成安静向心的空间氛围。
齐全合理的配套设施
在基地周边综合商业、底层商业处设置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超市、商业设施等,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