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概述
医学图像后处理是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医学知识,将由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所获得的人体信息按照一定的需要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使之满足医疗需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弥补影像设备成像不足
提供解剖学信息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打破传统的医学获取和观察方式
提供包括三维可视化、图像分割、病变检测和图像融合配准的高级应用
1
2
3
医学影像后处理功能
医学影像后处理的其它应用和发展
医学影像后处理应用
1
2
3
医学影像后处理功能
医学影像后处理的其它应用和发展
医学影像后处理应用
医学影像后处理功能
辅助观察
通过向医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方式,给医生更多的参考,有利于医生更加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
辅助诊断
提供给医生一些诊断的建议,包括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割和检测的结果,以及融合配准后新图像的信息。
辅助观察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IP)
容积重现(Volume Rendering, VR)
虚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 VE)
多平面重建(MPR)
MPR是把横断面的像素叠加起来回到三维容积排列上,根据需要组成的不同方位,重新组合新的断层图像。
横断面
矢状面
冠状面
较好地显示组织器官内复杂解剖关系,弥补横断图像观察的不足,有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
曲面重建(CPR)
CPR与MPR类似,不同点是叠加成三维容积排列后,重新选取截面时按曲线走行。
延展CPR与拉直CPR(心血管)
优点: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和研究血管组织。
缺点:重建路径的偏差对较小病灶容易遗漏或造成假性狭窄。
表面遮盖(SSD)
SSD是提取组织结构边缘的体素信息,把容积数据转换为一系列多边形表面片拟合的等值面,然后根据光照、明暗模型进行消隐和渲染。
用途:胸腹大血管、肺门及肺内血管、肠系膜血管、肾血管及骨与关节的三维显示。
缺点:容易造成虚假显示或显示面上产生空洞,且无法显示数据体内部的细节信息。
颈动脉CTA的SSD图像
最大密度投影(MIP)
MIP是沿着虚拟的操作者视线方向,将相对密度最高的体素值投射到屏幕上,而形成的新的投影平面。
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冠脉)
优势:较真实的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主要用于显示具有相对较高密度的组织结构。
用途: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充盈和缺损,可发现血管钙化,显示骨折情况,反映骨密度变化,清晰显示对内固定装置。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MinIP与MIP相似,是将每一条沿视线方向所遇到的体素最小值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从而形成MinIP重建图像。
最小密度投影图像(肺气管)
优势:主要用于显示密度差异较大的低密度结构组织,典型应用于肺疾病检测。
用途:肺部气管直观、立体的显示;肺气肿、间质性肺炎等弥漫性肺疾病诊断;屏蔽肺血管和肺裂等高密度结构;在术前为外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
容积重现(VR)
VR是沿着虚拟操作者视线方向,将容积数据的所有体素的颜色和透明度的进行融合后,投射到屏幕上,实现三维显示。
容积重现(脊柱侧弯)
优势: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数据的细节,能够显示具有高质量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组织,而且操作简便。
用途:用于血管、骨骼、关节、尿路、支气管树、肌束的三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