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保险 > 保险产品 > 个险 >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一周年及政策背景25页PPTX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一周年及政策背景25页PPTX

heyibi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846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X(2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9/25(发布于江西)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022年,中国的养老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养老金三大支柱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023年是我国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点,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并迈向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一年。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正式启动实施,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数据,自2022年11月25日在36个城市试点开始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业务已经成功吸引了1952万名参与者,其中613万人完成了缴费。总额达到142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养老金第三支柱的突破。
1952万名
参与者
1613万人
完成缴费
142亿
人民币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一周年及政策背景
中国养老金体系
中国养老金体系
第一支柱: 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税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雇主所交部分进入统筹账户,其他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第二支柱: 补充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
企业年金
税优:个人账户
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养老目标基金
养老理财
第三支柱: 个人养老金
税优:有望通过 个人账户参加
无税优:有望通过 个人账户参加
无税优:有望通过 个人账户参加
无税优:有望通过 个人账户参加
从人均预期寿命来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快速提升。近40年(1981年-2021年)中国大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0.4岁,未来15年还将在当前基础上,继续提升3.1岁。 根据《柳叶刀》文献的最新数据,到2035年中国大陆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其中女性85.1岁,男性78.1岁。2030年中国大陆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的概率为96%,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为93%,而在1981年人均预期寿命仅为67.8岁,2021年是78.2岁。
长寿时代: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快速提升
长寿时代,长期带病生存。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健康的长寿
长寿时代: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快速提升
以2018年数据为例,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退休后的医疗支出也将增加养老生活负担。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1.9亿+
慢性病老年人超过
≈4000万
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
少子化带来的养老社会压力
当前“少子化”现象进一步助长了社会劳动人口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年到2022年已连续下跌6年,在2022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约为956万,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约为1041万,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净增长率为-0.60‰,这是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情况。人口负增长的背后是人口结构或将长期处于低生育率态势。
少子化带来的养老社会压力
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提升,养老压力逐渐增大。2022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即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达到21.8%,较2000年水平提升11.88个百分点,意味着当前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21.8名65岁以上老人。城镇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和单亲家庭面临严峻的赡养困境,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提速
老龄社会的养老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在老龄化程度持续深化态势下,居民对于养老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长期来看,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
10.5亿
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7.4万亿
规模
59.71%
占比
据人社部、全国社保基金数据,截至2022年末
7200万人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参保人数
4.98万亿(企业年金2.87万亿,职业年金2011万亿)
年金规模
40.18%
占比
613万人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
缴费人数
142亿
规模
0.11%
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