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雕塑施工方案
工程项目特点
本单项工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位于地面以下深4 米上,上部筒体结构型钢柱底位于地下深3米处。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基础以上部分为型钢砼筒体结构28米高,型钢砼筒体结构。根据工程特点将施工部分分为基础部分和型钢砼筒体结构部分。
基础部分施工
考虑到本工程基础断面尺寸较为大,基础结构尺寸为22米×22米×3米,施工时不能一次成型。故将基础结构部分按图纸分为三层进行施工,同时施工预埋于基础中的钢骨柱。
基础施工顺序:土方开挖、垫层施工----钢筋加工、绑扎----预埋钢骨柱柱脚预埋件----基础第一层模板支设----基础第一层浇筑混凝土、回填基础----基础第二层结构施工、回填----基础第三层结构施工回填。
一、基础土方开挖
基坑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开挖,用挖掘机开挖至基础底设计标高,然后人工开挖至基础底标高以下10cm处(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底以下的土层)。根据图纸上所示基础位置、标高,在开挖基础前不仅按照放坡的要求测放出开挖边线及基础中线,还应确定基础施工前将提前预埋于基础下部50㎝的筒体结构预埋构件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预埋位置的基坑挖出,基底整平后及时浇筑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开挖基坑尺寸必须满足施工要求,深度方向误差小于20mm,底面不高于设计标高。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2)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报告,由土的类别确定边坡坡度为1:0.67。
(3)根据地质情况及基坑大小考虑对边坡进行支护。
(4)本工程采用端头挖土法:挖掘机沿承台长方向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自卸汽车配置在挖掘机的两侧装运土。
(5)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
(6)土方开挖宜以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土方在进行坑底开挖时,保证汽车重载行走的坡度<1:8。
(7)土方开挖时应随即测设高程,防止超挖。
(8)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最后清除槽底土方,要留足基础回填土。
二、基础钢筋工程施工及注意事项
施工顺序:钢筋下料——钢筋成型——钢筋绑扎成型——预埋钢筋定位
1、钢筋下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规格、形状的长度截??
2、基础钢筋下料成型,按所放基础轴线组装就位,采用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3、钢筋在加工前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4、若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钢筋时,应由设计单位做出处理决定。
5、钢筋在施工现场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识。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严禁露天堆放,接触地面应垫高。
6、钢筋调直前,钢筋表面应洁净,泥土、锈鳞等应清除干净。
7、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8、钢筋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直螺纹连接。
9、钢筋直径在25mm以内的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9、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10、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11、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12、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13、主钢筋绑扎接头在受拉区最大百分率为25%,在受压区最大百分率为50%,主钢筋焊接接头在受拉区最大百分率为50%,在受压区不限制。
14、基础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基础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5mm。
15、基础钢筋绑扎完按@600卡入钢筋保护层垫块。
16、依据设计要求绑扎承台钢筋,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牢固。
基础分层施工,由下往上依次是,第一层尺寸:22米×22米×1米;第二层尺寸:12米×12米×1米;第三层尺寸:6米×6米×1米。
预埋钢骨柱柱脚预埋件
基础垫层施工后及时组织人员开始基础底层结构的施工。施工时应注意根据结构施工图将筒体内8根钢骨柱柱脚预埋件,进行准确位置定位。施工预埋件时一定要保证预埋件水平及预埋件下混凝土密实。
基础第一层模板支设
1、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同时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2、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3、承台模板采用竹胶板,每间隔固定间距布置φ20对拉螺杆,外侧用方木支撑加固。模板拼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