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白山市第十四中学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
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
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
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 更要重视德育, 还要加强体育、
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国家《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
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
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
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 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 同
时还具有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强体、 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
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 特制定 《白山市第十四中学劳动实践教育
活动计划》。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 融知识性、 技术性、 实践性及教
— 1—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劳动
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又要使学生
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 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更好地完
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 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
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
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
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
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
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 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 2—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
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
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 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
动观点、 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
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
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
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
遵守劳动纪律、 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并进一步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
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⑻剿鞔葱乱?
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 3—三、主要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
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
可少的环节。 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
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千方百计为学生
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
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二)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 已
成为世界性潮流。 在劳动技术课上, 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
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 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
素质这一中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 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
能
(三)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
础性课程, 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 以适应未来的
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 通过某些劳
动技术项目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 提高他们运用
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将来的发展、 成长
— 4—打下坚实的基??
(四)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劳动技术课的
综合性、 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 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
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