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劳动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劳动养成教育和
劳动知识技能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18-05-2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
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
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
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
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村六中劳动技术教育实
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
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
7-9 年级开设 “劳动技术课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
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
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
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
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 ,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 ,具有自我认识能力 ,养
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
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必须保证综合实
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
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
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
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
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 ,并
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
交流与分享。
四、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
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
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
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
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
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
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
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
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
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
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
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
??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
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
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
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