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 录
一 “十五”发展情况回顾…1
(一)“十五”发展取得的成效……1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4
二 “十一五”发展形势……6
三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发展目标……9
四 基本任务和建设重点12
(一)基本任务……13
(二)建设重点…17
五 主要对策和措施……20
江苏省城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主要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停车场等,是城市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省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能源、环境等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客运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十一五”期间是全省实现富民强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五年时期,编制城市交通 “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总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
江苏省城市交通 “十一五”发展规划是江苏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加快城市交通行业建设、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一五”期间全省城市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任务、建设重点和实施对策,是今后五年全省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文件。
一 “十五”发展情况回顾
(一)“十五”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城市交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城市交通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为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作出了贡献。
1、城市交通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显著
城市交通备受关注。针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不平衡、行业市场垄断、缺乏竞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03]9号)文件,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为增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提供了依据。为突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重点问题,省建设厅在2005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确立以人为本和公交优先的交通理念,加大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设施、公交场站设施、公交专用道、公共停车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努力建成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针对城市出租汽车供求矛盾突出、市场管理不力、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94号),要求各相关单位开展对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清理各类乱收费,加强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管理,积极应对燃油价格上涨对出租汽车的影响,努力提高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针对全省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内外交通压力日益加大、交通矛盾日益凸现问题,省建设厅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05]193号),要求各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意义,加强重点问题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针对全省由于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致使城市机动车停车泊位明显不足等问题,省政府转发省建设厅、省公安厅《关于切实加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14号),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提高对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城市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制定和实施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发展规划,切实加快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严格设置和管理路内停车,合理制定停车收费办法,规范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经营服务管理,加强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建立协调有效的停车管理机制。
规划工作成绩显著。全省40个设市城市中,18个城市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个城市完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4个城市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个城市完成城市公共停车设施规划。目前,全省设区市基本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起到了积极作用。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已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编制工作,其中总投资近85亿元的南京市地铁一号线(奥体中心站至迈皋桥站)21.72公里已于2005年9月顺利投入运营,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处于国家发改委立项过程之中。顺应苏锡常都市圈的发展趋势,2003年省建设厅组织并完成《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2004年,响应省委、省政府沿江开发战略,省建设厅组织并完成《江苏省沿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实施管理得到加强。根据城市交通发展形势需要,省建设厅颁布了《江苏省城市社会公共停车设施规划编制纲要》、《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导则》、《江苏省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等规范和标准,用以指导地方城市交通建设。五年来,全省各地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有效实施国家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
2、城市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十五”期间,全省城市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98亿元,是“九五”期间城市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8.1倍。五年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投资149亿元,城市道路桥梁投资1449亿元。一批大中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城市功能。
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五”期末,全省城市道路里程达28674公里,比“九五”期末增长149%,年均增加20.0%;道路面积达45626万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长185%;人行道面积达6016万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长91%;公交车辆达25440辆,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20151公里,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60%和95%;出租车46799辆,比“九五”期末增长19.9%。
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末,全省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58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长43.1%;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63标台,比“九五”期末增长23.3%;公交客运量达29.47亿人次,比“九五”期末增长17.8%;路网密度1.51公里/平方公里,比“九五”期末增长14.4%。
实施畅通工程成效显著。“十五”期间,按照建设部、公安部的要求,全省积极开展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各地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经营条件,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南京市、无锡市、常熟市、昆山市被评定为交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苏州、常州等13个城市被评定为交通二等管理水平城市,淮安、连云港等13个城市被评定为交通三等管理水平城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在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时同步建成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增设出租汽车停靠点,南京、苏州等城市还建成专门的出租汽车服务中心,使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营运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方便了群众出行。
3、城市交通行业管理和市场改革初见成效,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省建设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从全面落实设施规划、推进市场化建设、落实社会化经营服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强化政策引导等方面,均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各地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确保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各地进一步巩固清理乱收费成果,镇江、扬州、盐城等地通过调低客票附加费和企业收费,进一步减轻出租车经营者负担;全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管理,12个市、县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方案通过省政府审批。
市场改革初见成效。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03]9号)要求,全省各地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展开,13个设区市中已有10个公交公司改成股份制企业,其中有2个公交公司还改制成中外合资企业,尚未完成改制的公交企业也正在逐步推进之中。通过改制,公交企业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寻找市场、改善服务、增辟线路、发展车辆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一些城市的公交企业通过自加压力、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
4、城市交通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取得可喜进展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五”期间,南京市地铁一号线、玄武湖湖底隧道、赛虹桥立交、苏州市官渎里立交等一批高难度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以及支持江苏省成功举办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南京市大型活动交通应急组织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