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 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Section 4 Assay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酸碱滴定法*
(一)直接滴定法
含量测定
1. 原理:阿司匹林游离羧基——酸性
标准碱滴定液直接滴定/酚酞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直接滴定法
含量测定
2. 方法:
每 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直接滴定法
含量测定
3. 讨论:
溶剂——乙醇:溶解供试品;抑制酯水解
中性:消除乙醇(酸性)对终点(碱性区)的干扰
操作——滴定中不断振摇,防止局部水解
特点——操作简便,酸性物质有干扰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直接滴定法
含量测定
3. 讨论:
滴定度(titer)——用单位容量(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mg)表示的浓度
摩尔比为1:1(毫摩尔质量180.16mg)
aA + bB cC + dD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二)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含量测定
1. 原理:
阿司匹林酯结构易于水解, 加入定量过量的碱滴定液, 加热水解, 剩余的碱滴定液用酸滴定液回滴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二)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2. 方法:
每 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0.5mol/L) 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3. 讨论:
空白试验——
氢氧化钠受热时易吸收CO2
酸回滴定时消耗减少,结果偏高
(二)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滴定度——
阿司匹林:氢氧化钠(0.5mol/L)(1:2)
T=1/2×0.5×180.16=45.04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三)两步滴定法
应用: 阿司匹林片剂
含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
2. 目的: 消除干扰 稳定剂
分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
3. 步骤: 第1步——中和
第2步——水解和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操作:取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的片粉
第1步——中和
溶液显粉红色
片粉
溶解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第1步——中和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第2步——水解和测定
操作: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剩余滴定法
氯贝丁酯含量测定:取本品2g,精密称定(2.0631g),加中性乙醇10ml与酚酞指示液数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粉红色(0.25ml) ,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5mol/L)20ml,加热回流1h至油珠完全消失,放冷,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盐酸滴定液( 0.5mol/L,F=0.9950)滴定(消耗3.36ml),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消耗20.34ml)。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 相当于121.4mg 氯贝丁酯。
二、UV
含量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直接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eg: 贝诺酯-240nm测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二氟尼柳100mg),置100m1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乙醇150ml适量,超声助溶,用0.1mol/L的盐酸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领取二氟尼柳对照品,精密称定,用0.1mol/L的盐酸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成50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测定计算二氟尼柳的标示百分含量
规格: 0.25g/片
10片重 3.4829g
样品称样量 0.08365g
对照品的浓度为50.44 μg/mL
测定样品吸收度0.507,对照溶液
的吸收度0.515
计算标示量%
规定:应为标示量95.0%-105.0%
二、UV
含量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水杨酸限量检查
1.两层填充剂 下层硅藻土和磷酸液
上层硅藻土和三氯化铁-尿素试剂
2. 三氯甲烷洗脱阿司匹林
冰醋酸-水饱和乙醚洗脱水杨酸
3.尿素作用:三氯甲烷洗脱阿司匹林时,使配位化合物移动缓慢,谱带窄
-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USP
NaHCO3
硅藻土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水杨酸钠盐
三氯甲烷
中性及碱性杂质
冰醋酸-三氯甲烷
阿司匹林
紫外分光光度法
280nm
二、UV
含量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USP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1.色谱柱 硅藻土-新制碳酸氢钠液
2. 三氯甲烷洗脱
3.冰醋酸-三氯甲烷(1 10) 酸化
冰醋酸-三氯甲烷(1 100)洗涤
三、HPLC
含量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广泛应用于此类药物制剂分析中
1%冰醋酸-甲醇(50:50)
体内药物分析
含量测定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血清
尿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