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4 年 5 月 11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 1996 年 5 月 15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08 年 2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根据 2017 年 6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 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总则 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般规定 工业水污染防治 城镇水污染防治 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船舶水污染防治 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水污染事故处置 法律责任 附则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 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 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 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第五条 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 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六条 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 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八条 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 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 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 检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 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第十二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 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水体的使用功能以及有关地区的经 济、技术条件,确定该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省界水体适用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报国务院批 准后施行。 第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 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备案。 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 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 第十六条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 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 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前款规定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国家 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有关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