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黄宇光、闵苏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六章
麻醉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第三节 全身麻醉
第四节 局部麻醉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
第六节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重点难点
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其范围)
常用局麻技术、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表现、预防和处理原则
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
熟悉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了解椎管内麻醉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局部麻醉
第四节
局部麻醉的概念
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localanesthesia,简称局麻)
《外科学》第9版
概述
局部麻醉的优势
局麻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麻醉方法,并可保持病人意识清醒,适用于较表浅、局限的手术
1.离解常数(pKa)
①起效时间:pKa愈大,起效时间延长
②弥散性能:pKa愈大,弥散性能愈差
(一)化学结构和分类
2.脂溶性
脂溶性愈高,局麻药的麻醉效能愈强
《外科学》第9版
一、局麻药的药理
(二)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3.蛋白结合率
结合率愈高,作用时间愈长
酯类:普鲁卡因
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
(四)不良反应
1.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localanestheticsystemictoxicity,LAST)
所有的局麻药,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一旦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就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其严重程度和血药浓度直接相关
(1)常见原因
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受量
意外注入血管内
注药部位血供丰富,吸收增快
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
《外科学》第9版
一、局麻药的药理
(四)不良反应
1.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localanestheticsystemictoxicity,LAST)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轻度毒性反应:眩晕、多语、嗜睡、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障碍等症状
如果继续发展,则可意识丧失,并出现面肌和四肢的震颤,呼吸和循环衰竭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外科学》第9版
一、局麻药的药理
(四)不良反应
1.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
(localanestheticsystemictoxicity,LAST)
(3)预防和治疗
麻醉前用药如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
一次局麻用药量不应超过限量,根据具体情况和用药部位酌减剂量
药液内加入适量肾上腺素
注药前应回吸无血液以及注意缓慢给药
《外科学》第9版
一、局麻药的药理
一旦发生毒性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吸入氧气
轻度毒性反应者静注地西泮0.1mg/kg或咪达唑仑3~5mg
如出现抽搐或惊厥,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2mg/kg
惊厥反复发作者可静注琥珀胆碱1~2mg/kg后,行气管内插管及人工呼吸
如出现低血压,心率缓慢则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
脂肪乳
(四)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
临床上酯类局麻药过敏者较多,酰胺类极罕见
临床表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首先停止用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维持循环稳定,适量补充血容量,紧急时可适当选用血管加压药
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外科学》第9版
一、局麻药的药理
(五)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毒性较小,适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2.丁卡因:此药的黏膜穿透力强,适用于表面麻醉、神经阻滞、腰麻及硬膜外阻滞
3.利多卡因:组织弥散性能和黏膜穿透力都很好,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
4.布比卡因:一种强效和长时效局麻药,常用于神经阻滞、腰麻及硬膜外阻滞较适用于分娩镇痛,常用浓度为0.125%~0.25%
5.罗哌卡因:作用强度和药代动力学与布比卡因类似,但心脏毒性较低
硬膜外阻滞的选用浓度为0.25%~0.75%
高浓度0.75%~1%时,可较好地阻滞运动神经
尤其适用于硬膜外镇痛如术后和分娩镇痛
《外科学》第9版
一、局麻药的药理
常用局麻药比较
《外科学》第9版
(一)表面麻醉
1.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位于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
2.常用药物为1%~2%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
(二)局部浸润麻醉
1.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
2.常用药物为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三)区域阻滞
1.在手术部位的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
2.常用药物为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同局部浸润麻醉)
(四)神经阻滞
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外科学》第9版
二、局麻方法
(四)神经阻滞
《外科学》第9版
二、局麻方法
1.臂神经丛阻滞
(1)肌间沟径路
(2)锁骨上径路
(3)腋径路
适应证与并发症:
适用于上肢手术,肌间沟径路可用于肩部手术,腋径路更适用于前臂和手部手术
上述三种方法易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
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还可发生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和霍纳综合征(Hornersyndrome)
锁骨上径路较易发生气胸
肌间沟径路较易引起高位硬膜外阻滞,或药液意外注入蛛网膜下隙而引起全脊椎麻醉
臂神经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