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研究院 2023年2月8日 2023年第7期(总第462期) Ω 理财产品“赎回”:成长中的烦恼与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应对 * ●《宏观观察》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金融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 的正式结束,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新时代,这在 打破刚性兑付、促进其回归资产管理本源的同时,也 出现了理财产品“破净”常态化和“赎回”事件增加 等新情况、新问题,这是金融市场波动、理财产品净 值计价的必然结果,是财富管理市场成长中的烦恼, 间接表明财富管理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理财产品净值 计价将放大底层资产的波动,对银行的服务水平和回 撤管理能力形成挑战。既需要银行自身强化净值化管 理能力、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也需要管理部门积极 应对。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电 者:李佩珈 中国银行研究院 话:010–66594312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联系人:王 静 刘佩忠 电 话:010–66596623 *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 *** 内参材料 下载更多 保 险 资料请 到 宏观观察 2023年第7期(总第462期) 理财产品“赎回”:成长中的烦恼与应对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正式结束,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新时代,这在打破刚性兑 付、促进其回归资产管理本源的同时,也出现了理财产品“破净”常态化和“赎回” 事件增加等新情况、新问题,这是金融市场波动、理财产品净值计价的必然结果,是 财富管理市场成长中的烦恼,间接表明财富管理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理财产品净值计 价将放大底层资产的波动,对银行的服务水平和回撤管理能力形成挑战。既需要银行 自身强化净值化管理能力、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也需要管理部门积极应对。 一、我国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背景、成效与问题 所谓净值型转型,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标价方式由此前的“预期收益”型转向 “市值法”计价。简单地说,就是以该理财产品所持有的债券、股票等底层资产每日 最新交易价格作为计价基础。这意味着只要底层资产价格有变化,理财产品的收益就 会出现波动。与预期收益型不同,理财产品净值型计价“随行就市”特征显著,不仅 价格波动大,而且收益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亏损,这与投资者过去“保本保息”的心 理预期产生较大落差。 (一)背景与动因 在资管新规推行净值化管理之前,银行理财产品通常以“预期收益+刚性兑付+资 金池”等组合操作,以帮助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这在实现了理财业务快速扩张的同 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一是“预期收益”和“刚性兑付”模式下,理财产品异化为 存款替代品,脱离资产管理业务本源。二是不同行业资管业务准入标准不同,助推了 资金空转、加杠杆等套利行为,造成资金价格易上难下,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 题更加突出。三是资金池操作模式下,银行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风险加大,影子银 行规模扩张,金融风险隐患增加。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 1 下载更多 保 险 资料请 到 2023年第7期(总第462期) 见》,这是我国资管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开启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其 除了对资管产品的准入门槛、投资标的集中度等方面做了严格限制外,还要求打破刚 性兑付、计价方式采用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等。此后,相关部门又出台了配套政策, 包括而不限于理财产品核算估值指引、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展、标准化债权类 资产认定规则、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 (二)成效与问题 作为资管行业的顶层设计,资管新规重构了行业发展秩序,资管行业实现了先破 后立、由乱到治的转变。一是行业发展更趋稳健,行业规模由降转升。资管新规之前, 资管行业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7年末,资管行业规模已达到109.4万 1 亿元,是2011年的近十倍,银行理财更是成为资管行业的主力军,占资管行业比重 长期维持在约40%水平。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资管行业增速有所放缓。截至 2022年三季度末,资管行业总规模约为118.6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5.7%(2019至 2022年三季末),明显低于2018年资管新规之前近50%的年均增速(2011年-2017 年)(图1)。 图1: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1 资管行业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基金专户等九大子类。在统计资管行业总规模时,将上述八 大类进行加总,这将导致资这一规模估算存在重复计算。 2 下载更多 保 险 资料请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