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我和妹妹一样都很棒
一、研究背景:
拥有一对双胞胎几乎是每个父母初始的愿望,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有共同的抚养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照理是不是性格和行为都差不多呢?如果同父同母,出生相差只有几分钟的两个孩子性格和行为上出现截然不同的差异,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姗姗、玲玲是是我们班新转来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就是这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妹。在中国,拿孩子的行为来做比较是很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对双胞胎家长也毫不避免地使用了这种教育方式,教育的结果却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姐姐越来越沉默,妹妹越来越活泼。
作为幼儿园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家长,让这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都能各自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个案基本情况
玲玲,今年6岁。一个小女孩。家里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父母都是上海本地人,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妈妈、爸爸都是大专。由于要照顾双胞胎姐妹,妈妈在生好孩子之后就做了全职妈妈。成了两个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奶奶也帮忙照顾孩子。
三、个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姗姗,玲玲是一对双胞胎,可是姐姐和妹妹几乎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孩子。妹妹活泼大方,可是姐姐却沉默得像一朵还未开放的花。姐姐的性格内向,不愿意多说话。在她的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她的不自信,在班级里除了和妹妹交流以外,和别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交流,尤其是害怕看着别人的眼睛,当我们与她交流时她的眼神会很快躲闪。除了点头和摇头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言语。
四、 问题成因分析
(一) 摸底——家庭教养情况
通过家访多次与家长谈话沟通,我们了解到这对双胞胎的成长环境。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发现这两个孩子的不同性格。一岁内,姐姐不太爱哭,不像妹妹特别爱动。到了大一点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妈妈记忆犹新:姐姐走路晚,刚开始走路的时候就有点害怕,踉踉跄跄,一直要有人握着小手才敢走路妹妹就很大胆。姐姐开口也晚,快两岁了才会说一点,而且话也不多。从小妈妈和奶奶就习惯拿两个孩子作比较。你看妹妹说得多好,你怎么不会说呀……有时候妈妈会当着孩子的面和我们说:“这个老大就是不争气,有时我真怀疑是不是医院抱错了,这么笨,我都愁死了…… ”
爸爸经常出差在外,虽然有心关心两个孩子的成长但是时间有限。出差一回来就喜欢和她们聊天,也喜欢让她们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歌曲,姐姐不表演或表演得不好就会说:“你要好好学学你妹妹,你看她多棒!你还是姐姐呢!”“姐姐不棒”几乎成了全家人的口头禅。
(二) 诊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对内向孩子的了解、关爱和引导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从这个熟悉的谚语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