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清洁生产:理念的深化与普及席德立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00084北京2004年11月27日 厦门
清洁生产的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是不能不看到,在这种连年的高速增长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隐忧,正面临着来自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90年代以来,以淮河污染、黄河断流、长江洪水以及北方的沙尘暴为代表的频频发生的环境事件向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发出了不容置疑的警示,凸显了我国的生态脆弱性。
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我国创造了11.67万亿元GDP,增长率达9.1%,但仅财政支出、新增贷款、股市筹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等4 项资金投放量就超过5.7万亿元;消耗的能源和主要原材料增幅,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减少253.7万公顷,当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上年下降5.6%。
2003年中国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产出的GDP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我国创造1万美元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5倍,水耗高8~20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
我国的生态脆弱性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趋向高峰,不少国内外学者预测,21世纪的前20~30年将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段“窄路”。在此期间,耕地减少、用水紧张、粮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加剧、矿产资源不足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极限值。面对名符其实的生存威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克服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唯一选择。
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时应该是绿色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清洁生产是最佳的切入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核心内容关键因素
《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新的里程碑。为了在更多的领域内、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好的效果实施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的理念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清洁生产的理念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出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年提倡推行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性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对生产过程来讲,清洁生产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害原材料,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和它们的有害性。对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指降低产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到生命终结的处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对服务来说,清洁生产指将预防性的战略结合到服务的设计和提供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