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控
理解要点
全员参与制定危险点源的识别清单,并讨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计划
制定重大.重要危险点源平面布置图并目视化、编制重要危险源预知卡
危险点源与三级安全点检相结合
目的作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危险源是三级安全点检体系的输入来源和基础
课程介绍
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金字塔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海因里希 Heinrich
20世纪50年代
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
其中48334件轻伤事故
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
金字塔理论
危险源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 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事故隐患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它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它可以是一种状态、可以是一种行为、可以是一种缺陷。
危险源和隐患之间有内在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危险源属自然常态,隐患属不正常状态。
危险源的分类
老虎与铁笼
第一类危险源(根源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
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类危险源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
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举例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
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
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