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产 > 地产前期 > 城市规划 > 广州市番禺区十一五规划纲要(doc 36).rar

广州市番禺区十一五规划纲要(doc 36).rar

shiyimi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5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11/1(发布于福建)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广州市番禺区十一五规划纲要(doc 36).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广州市番禺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至2010年是广州市番禺区进一步建设广州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重要时期。依据《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应该符合、衔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本纲要对“十一五”时期番禺区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总体部署,是指导全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规划文本。

关于统计数据的说明: 2005年10月,番禺区南部分设出南沙区。因此,本纲要对“十五”时期番禺区发展情况的概括,主要使用原番禺区的数据,而对“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则按现番禺区的范围,总面积约770.13平方公里,具体包括市桥、桥南、东环、沙头、小谷围、大石、洛浦、钟村、沙湾、石碁、南村、石楼、化龙、新造、大岗、榄核、东涌等镇(街)。

第一篇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
第一章 规划期的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规划期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番禺区作为广州市的一个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配合广州市“南拓”战略的实施,切实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各项主要目标,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5年番禺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96.28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7%,延续了“九五”期年均13.8%的快速增长,并超出原计划目标4.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89美元(户籍人口口径),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8.2亿元,年均增长19.31%(按可比口径),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普遍上升。

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的年均增长分别是5.7%、15.9%和14.8%,比重由2000年的8.8:55.3:35.9演进为2005年的5.7:55.6:38.7(其中第三产业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总体上达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一阶段。在全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迅速推进的条件下,第一产业稳步增长,第二、三产业增长迅速,其中第三产业的增长尤为突出。受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十五”期间番禺区第三产业的比重仅提高了2.8个百分点,而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比2000年增长了2.52倍。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也十分显著。按照“稳粮、减蔗、控蕉、增菜、优鱼、扩花、调牧”的思路调整生产结构,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2005年全区蔬菜、水果、水产、花卉的种养面积比例比2000年分别增长0.3%、23.7%、46.4%和5.08倍,建成标准化农田41.3万亩。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型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逐步增强,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替代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158.96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6%,比“九五”期末上升7.03个百分点;经上级政府部门认定的三类先进技术型企业由2000年的19家增长到98家。第三产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大型商业项目不断进驻。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五年来,新建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达到862.31万平方米;旅游业共接待游客3025.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8.68亿元。餐饮酒店业蓬勃发展,2005年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46.47亿元,比2000年增长2.35倍。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海关进出口总值达135.9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75.92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32.6%和130%,外资的投入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延伸。

(三)城乡建设管理成绩显著,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十五”时期,广州市大力实施“南拓”战略,把番禺沙湾河以北地区规划为新的都会区。广东省和广州市在番禺投入巨资,建设大学城、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新光快速路、南沙港快速路、地铁3号线、4号线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番禺区全力做好相关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在广州城市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积极编制各层次的规划,各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基本完成,其中4个镇的规划获得了市政府批准。“十五”期间,番禺区实施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等系统工程,公路建设累计投资28.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新建公路270.7公里,新建桥梁96座17648延米。前锋净水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建成了番禺广场、大夫山森林公园、汽车客运中心、德兴大桥、禺山高中、星海青少年宫等一大批重点市政设施和绿化项目,3个中心镇建设初见成效。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五年共处理各类违章案件45.3万宗,清拆违法建设47.8万平方米。接管广州大学城首期市政设施的管养工作。至2005年底,全区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2.4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0.34平方米和44.18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体制改革迅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加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转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共转制国有、集体企业741家,企业转制率达到98%,组建了交通投资、物业经营、通信管道等公有资产经营公司,公有经济的战略性布局调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按照“政务先行、资源整合”的思路,全面推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办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