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财税 > 金融机构 > 银行综合 > 2023年光大证券-银行业: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PDF

2023年光大证券-银行业: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PDF

博雅英才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81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3/5/25(发布于北京)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2023年光大证券-银行业: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PDF”第1页图片 “2023年光大证券-银行业:从上市银行视角看2023年经营,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PDF”第2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023 年 1 月 2 日
行业研究
从上市银行视角看 2023 年经营
——基于 16 家上市银行的调研分析
要点银行业
近期,我们对 16 家上市银行进行了集中调研,结合调研情况,从信贷投放、资 买入(维持)
负定价、非息增长、资产质量等维度对上市银行2023 年经营形势做出分析。
量:贷款增量规划不低于 2022 年。1)疫后经济复苏带动信贷投放转暖。受访 作者
银行整体表示 2023 年随着疫后经济增长向好,将带动信贷需求逐步回暖,信贷 分析师:王一峰
增量暂按照不低于 2022 年进行预算安排。也有部分银行表示2023 年初疫情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010-57378038
期冲击仍在,企业用工短缺,物流存在阻滞,再叠加春节相对较早,开年信贷投
wangyf@ebscn
放或“不温不火”,春节后贷款需求将趋于回暖;2)信贷结构:投放节奏先对
公后零售,消费金融加大发力。短期内市场化融资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信贷投 分析师:董文欣
放仍需靠政策驱动,受访银行表示上半年以对公投放为主,行业主要分布于基建、 010-57378035
制造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领域;下半年将加大对零售领域倾斜力度,按揭贷款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
增速短期内或仍缓慢,非房零售贷款增长的确定性相对更强;3)机构行为:大 dongwx@ebscn
行发挥“头雁”作用,江浙等优质区域信用需求更稳健。 联系人:蔡霆夆
价:NIM 承压但降幅收窄,走势“前低后高”。多数银行认为,2023 年息差仍 caitingfeng1@ebscn
将继续收窄,主要压力点为 1Q23 按揭贷款的集中重定价,但也不乏积极因素助
联系人:赵晨阳
力息差于下半年企稳甚至有所回升。从资产端来看,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 zhaochenyang@ebscn
下半年信贷资源逐步向零售领域倾斜,贷款定价有望趋于稳定甚至有所回升;从
负债端来看,经济活跃度改善、货币交易性需求提升有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压力, 行业与沪深300 指数对比图
加之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红利持续释放,受访银行对于 2023 年负债成本走势相对
乐观,同时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高息负债管理。
非息:疫后经济复苏+资本市场回暖,驱动非息收入增速改善。①净手续费及佣
金收入:受访银行表示,资本市场回暖叠加居民收入改善,财富管理业务在低基
数效应下具备较大向上弹性。同时,伴随着居民消费出行改善,电子银行、信用
卡等业务有望录得更好表现。②净其他非息收入:绝大多数银行认为 2023 年 10Y
国债利率中枢或有所提升,净其他非息收入增长或相对承压,国有行则表示伴随
资料来源:Wind
着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回暖,净其他非息在低基数情况下具备较强支撑。
险:资产质量与信用成本保持大体稳定。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预期下,受访银行
对于 2023 年银行业资产质量较为乐观。多数银行表示 2023 年不良处置力度不
减,全年信用成本较 2022 年预估大体稳定。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的风险点在于:
1)房地产销售尚未改善,房地产业现金流压力需关注;2)疫情后经济进入常
态,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风险确认;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弱资质平台违约风
险上升;4)短期内零售长尾客群信用风险面临上行压力。
资本:资本补充需求影响业绩释放,“新巴 III”影响相对中性。部分 D-SIBs 银
行表示当前资本达标面临压力,为保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须维持一定业绩增速;
“新巴 III”或将于 2023 年中正式执行,对主要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整体相对
中性;为满足未来资产端扩张需要,部分中小银行可转债发行或转债转股诉求较
强。
银行股投资建议与逻辑: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房地产链景气度提升、“稳投资”
提振“宽信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立等多重因素共振,托举经济逐步筑底企
稳带来的银行股投资机会。与此同时,结合近十余年银行板块表现看,多数年份
1 月份和 1 季度银行板块获得超额收益胜率高。建议关注两条主线:①经营基本
面优质的招行、平安、邮储、兴业;②区位优势明显,且可转债进入转股期,具
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的杭州、南京、江苏、常熟等。
风险分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弱资质房地产企业风险释放。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目录
1、 量:贷款增量规划不低于2022 年 ............... 3
2、 价:NIM 降幅收窄,走势“前低后高” ................ 4
3、 非息:疫后复苏驱动手续费收入改善 .......... 7
4、 险:资产质量与信用成本大体稳定 .............. 8
5、 资本:资本补充诉求强,“新巴 III”影响相对中性............. 9
6、 银行股投资逻辑与建议 ................ 10
7、 风险提示 ................ 11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2-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2022 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宏观经济阶段性下行压力再度加
大,市场期待 2023 年度出台更强有力的“稳增长”政策。而“稳增长”抓手在
于“稳投资”,“稳投资”需要“宽信用”,因此市场对于具有经济先导意义的
信贷投放和银行行为高度关注。我们结合近期对16 家上市银行调研情况,从信
贷投放、资产定价、资产质量等多重维度对上市银行2023 年经营形势进行分析。
1、 量:贷款增量规划不低于2022年
2023 年疫后经济复苏拉动信贷转暖,全年计划新增贷款较 2022 年多增。调研
显示,银行整体对于疫后经济走势较为乐观,2023年贷款增量规划按照不低于
2022 年水平进行安排。一方面,疫情快速达峰过峰后,随着居民消费出行逐步
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节奏有望加快;另一方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表述仍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
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的政策安排上为“宽信
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月份信贷投放可能相对偏弱,银行对于1Q 实现开门红有信心。部分受访银行
表示,1 月份信贷投放可能相对偏弱,主要原因在于:①当前疫情仍处在达峰
过峰过程当中,市场化融资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善;②2023 年 1 月份
为早春,春节错位效应或导致 1 月份贷款增长相对偏弱。③ 部分银行在2022
年 Q4 提前透支了部分设备更新改造、制造业等项目,或对“开门红”形成分流。
进入 2 月份之后,疫情企稳后复工复产、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履职等利好因素将
推动信贷投放有所恢复。部分受访银行表示目前项目储备能够支撑 1Q 信贷投放
实现同比多增,个别银行对贷款维持高增速具有期待。投放节奏上,银行业整体
“早投放、早受益”诉求仍强,表示贷款投放“宜早不宜迟”,将延续 2022 年
靠前发力的特点。
信贷投放“机构分化、区域分化”特征仍可能延续。从调研情况来看,不同金融
机构主体信贷投放整体延续分化特征:① 国有大行:项目储备相对充裕,预算
显示 2023 年贷款增量规划较 2022 年大体持平或略有多增;② 股份行:多数股
份行 2023 年贷款增量初步规划与2022 年大体持平,但也有个别股份行增量规
划少于去年;③ 城农商行: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城农商
行对全年信贷投放表示出乐观预期。例如,江苏地区城商行 A 预计 2023 年全行
信贷投放规模不低于 2022 年增量,同处该地区的农商行 B 预计 23Q1、2023
年信贷增量都将高于 2022 年同期水平。
图 1:江浙、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为现阶段信贷资源集中高地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台湾数据缺失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3-证券研究报告
eVeWbVxXnNpMbR9RaQpNqQmOpMfQoOrQeRpPoRaQnPpNwMqMsNuOpPoO 银行业
对公聚焦重点行业,零售信用改善确定性强。从信贷结构来看,除招行、平安等
零售银行以外,多数银行信贷扩张仍以对公领域为主导,但均表示零售信用需求
会较 2022 年明显改善。投放节奏上,在市场化需求改善之前,信贷投放仍需靠
政策驱动,受访银行普遍表示上半年将重点发力对公贷款。而随着疫情过峰,下
半年银行信贷资源将逐渐向零售领域倾斜。从投向上看:
对公方面,行业投向遵循“强基建、增制造、扩小微、拓绿金”的信贷增长原则。
受访银行表示,将利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优惠资金,加大对制造业、
绿色、科创、普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放力度。国有大行紧跟国家政策导
向,除上述领域外,还将加大对基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投放。
零售方面,受访银行表示将加大非房零售贷款投放力度。疫情过峰后,伴随着消
费场景逐步修复、居民生活半径扩大,预估居民消费需求将迅速改善,受访银行
对于 2023 年消费贷增长普遍较为乐观。同时,部分地方性法人银行结合区域经
济环境及自身客群特征,高度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机会,尤其是经济发达省
份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或进一步提升。
涉房类融资有望改善,需求侧恢复情况仍须予以关注。部分大行表示,现阶段监
管对于楼市表态偏积极,2022年 11 月以来决策层出台一系列房地产领域支持政
策,着力行业扭转下行态势,对于2023 年涉房类融资的边际改善持乐观态度。
但也有个别股份行对 2023 年涉房类融资持相对谨慎态度。在政策指引下,受访
银行表示愿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但也指出现阶段房
地产融资不仅是供给端问题,核心矛盾还在于需求侧。从开发贷来看,尽管国股
行普遍表示与多家房企达成意向性融资协议,但当前新开工需求不足,房企提款
意愿还有待观察;从按揭贷款来看,居民对于楼市预期仍偏悲观,购房意愿尚未
扭转,早偿现象仍较为突出,按揭贷款增长仍有压力,还需监管对需求端出台进
一步刺激性举措。
图 2:2023 年按揭贷款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图 3:2023 年预计开发贷呈现恢复性增长
资料来源:央行,银保监会,光大证券